|
(以下珍贵电影资料可能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没有校对准确,请读者理解)
罗西里尼对新现实主义运动最大的贡献就是 战后三部曲 :《罗马,不设防城市》、《游击队》和德意志零年]。
第一部《罗马,不设防城市》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宣言书,巴赞曾经这样评论道: [罗马,不设防城市的问世开辟了银幕上由来已久的现实主义和 唯美 主义彼此对立的新阶段。
二战还没结束的时候,《罗马,不设防城市》的构思已经在着手了,所以当罗马一解放,罗西里尼便把摄影机扛到了街上,但由于环境所限,影片中的很多镜头都还是偷拍完成的。
影片的剧本基本上是根据一位抵抗运动领导人的口述逐字记录而成,而剧作者塞吉欧·阿米迪,他说影片中主角所经历的事情他都亲身经历过:比如在卫兵的住宅搜查行动中从屋顶逃走、参观非法报纸机构、德军大搜捕 不管是那个帮助抵抗运动者而牺牲的牧师,还是那个在路上被枪杀的母亲,影片中看似戏剧性的 人物 其实都能从 生活 中找到原型。
除了人物,影片中的场景也是真实的,且不说那些在战争状态下偷拍而来的街景,就连那座被搜查的房子也的确是剧作者住过的那座房子,罗西里尼在事件发生的地点,拍摄了这部重现当时情景的影片。
《罗马,不设防城市》之后的《游击队》,是罗西里尼创作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次他彻底拒绝了剧本、摄影棚、服装、化妆和演员。
影片由六个小 故事 组成,摄影机收进了美军登陆之后的意大利从南到北的美国大兵、游击队员、修道士妓女以及平民们的生活片断。
影片中的演员大多都是非职业演员,而且即兴表演的成分很重,跟《罗马,不设防城市》相比,《游击队》的纪录片风格更加强烈,而且相对于前者所拥有的一些比较传统的剧情,包括完整的结局,本片的结构就显得十分松散,六个突发的小故事,并且结局零散而不确定。它为人们呈现的是战争为普通人带来的境遇。
第三部德意志零年则选取了一个更加细微的儿童视角,并且把镜头从意大利转向了德国。
影片开始于一个长镜头,它为人们展现了纳粹垮台之后柏林废墟的全貌,满是垃圾和废墟的街道,城市因战争变得满目疮痍。
12岁的小男孩需要在这城市废墟中努力地生活,姐姐为了生活而成为妓女,哥哥身为前纳粹士兵而躲在家中害怕被捕,还有一个卧床不起的 父亲 。
贫穷让道德变得苍白,小男孩毒害了自己的父亲,最终自杀身亡。影片的一段长镜头跟拍让人印象深刻,它跟随着小男孩行走在无人的废墟,杀死父亲后的茫然、恐惧和迷失在这个镜头中喷薄而出。
影片的纪录片风格同样十分强烈,非职业演员,实拍的街景。
这三部影片,是罗西里尼留下的新现实主义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反映那个历史时期真实面貌的珍贵影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