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珍贵电影资料可能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没有校对准确,请读者理解)
扑面而来的少年时代的影像记忆来自三个场最:大礼堂里的样板戏、坐在小板凳上翻阅的小人书,以及广场上的露天电影院放映的黑白电影。
我的少年时代在一个军用飞机制造厂度过,工厂庞大大口众多,本身就像一个巨大的城镇,骄傲地独立于省会域市的边缘。厂子里什么都有,光电影院就有两个,但居然满足不了全厂职工家属看电影的需求。
电影院平常不开放,只有周末放电影,每到那时,从下班到电影正式放映前,电影院四周永远站满了人,有准备进场的,有来买票的,有没买到票的,有专门来看热闹和聊天的。这中间 自然 少不了我们这些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上窜下跳。
厂工会鉴于职工的强烈呼声,就在厂里的专用飞机场旁的一条废弃的教练机跑道上设立了一个临时露天电影院。除了有墙的一面之外,其他三面用简易的木制栏杆加绳子围出一个空间,由厂民兵师的民兵负责看守。
正式电影院的票价是一角钱,两家电影院加一起能坐下1500人,而露天电影院只要五分钱,能窨纳一万多人,但需自己带凳子进场,亦可席地而坐。从那时起的每个周末,这里就成了一个喧闹而欢乐的电影大集市。
电影通常晚上七点开始,但从中午开始,便陆续有人手持或肩扛各类大小长短板凳前来占领有利地形,来的不仅有本厂职工家属和孩子,更有周边十几公里之内的其他单位职工居民和农村社员。
而对于我们对电影充满莫名狂热的少年来说,更是在好几天前内心便充满了躁动不安,仿佛一场大战前葡伏于战壕内的士兵,紧张兴奋、坐立不安,大家相互讨论着会是什么电影,是看过的还是没有看过的?总之,我们对即将到来的周末之夜的露天电影院要放映的电影,充满了乐此不疲的疑问和悬疑,小伙伴们亦经常脸红耳赤,争到极致时甚至翻脸吵架
下午下课后,同学分为四部分,部分因诸种原因家长不让看电影而灰溜溜回家,一部分要和家长去正规电影院看电影而回家静候兼吃饭部分奉家长之命提前去占领位置,剩下十几个就是像我一样不愿意和家长一起看电影的小伙伴们。
我们把零花钱凑一块,除了每人五分钱买票,剩下一些用来买零食。如果钱不够时,我们就分好工,采用声东击西、化整为零、金蝉脱壳、剩乱打劫等各种方法躲过民兵和检票员的法眼。
进露天电影院后,首先是小部队集中,先是穿过成千上万的人群在约定捆綁银幕布的大木杆子下寻找或等待自己人,整个场子里完全像是难民集中营,督种声音喊出的各种名字响彻在露天电影院的上空 露天电影院是我少年时代的最具狂欢色彩的记忆,完成了我最初的电影启蒙,奠定了我一生对电影的永久热爱和迷恋。https://www.meiwenjx.com/article/45623.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