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暇时翻阅了12年前写的东西,那个时候我还是单身,来深圳才一年多。12年后的今天,面对着类似的情境,读着曾经的文字,我居然为那时的自己感动,为我对家人的那份爱感动 最感动的是,不管12年前还是今天,我爱的家人们依然安好。
在世间,我一直认为我最亲的人,就是我的家人。但是在近十年的 人生 经历中,我渐渐的发现,即使是最亲的人,有时候情感也会慢慢转化的。
哥哥一直是我无话不说的朋友和亲人,兄妹之情一直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一直到现在都是。但是由于我们观念的不同,他曾经怀疑并否定过这种情感,那是我生命中最痛的一次挣扎,心碎的感觉是那样清晰,无语的泪水止不住的流下来。那时候我就模模糊糊的感受到了,再深的感情,并不代表着就可以以此来改变别人,也并不意味着可以以此来掌控别人的思想和行为。再后来,我们依然在各自的人生路上前行,观念从不同再到相同,从相同再到不同,我越来越发现,兄妹之情对于哥哥的带动越来越小,对于我的带动也越来越小,但是我们之间的对话绝对都是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对话,哥哥会把与我相关的事情都一一转述给我,会把我做的不妥的事情都一一指点给我,不会去隐瞒事实让我活在善意的安慰里,当然他会照顾到我的 心情 和承受能力。最亲的人,从情感上的亲,已经慢慢转变了,变的不在那么亲,但是却更真实了,真实的展现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真实的展现着我们的苦恼与喜乐。
母亲,是我从小到大最爱的人,当然在特定的环境下,我也是让母亲伤心最多的人。当走过那一段艰难的岁月,母亲依然是我佩服和依赖的人,主要源于母亲身上拥有的各种我所没有的特质,当然那种依赖是心理深处我一直都没有发现的,甚至我一直以为母亲比较依赖我,直到发生了母亲生病但并不想住院之事。当我了解到病情的严重性之后,我已经完全地失去了理智,那种焦虑、恐慌、气愤和抱怨是我从来都没有过的,至少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没有这样失控过:我对着母亲在电话里苦苦哀求,我对着 父亲 在电话里大声训斥,我对着哥哥在电话里愤愤不满。在那个时候,我忽然觉得我的世界里没有一样我能掌控的,我甚至有失去母亲的那种深深的恐惧,那种无依无靠的感觉是那么的让人害怕,让人绝望。只有在那一刻,我才知道,我对于母亲的依赖感有多么的强烈!也只有在那一刻,我才知道,我对母亲的爱,多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对她的依赖和需要,而不是完完全全的考虑到她自身的感受。我无言了,委屈的泪,伤心的泪,恐惧的泪,绝望的泪也都在无声无息中停止了。我比较平静的给母亲回了电话,我尊重她最后的选择;我也真心的给父亲道了歉,我也尊重他自己的看法。挂断电话,我没有了眼泪,我在那一刻终于明白,再亲的人,你都不可能替她做什么选择;再亲的人,你做的选择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也不见得对于他人是最好的选择;人只能为自己做选择,而自己的选择在多大程度上又是在不被别人影响下最真实的选择呢?
所以,爱,在一定程度上是思想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彼此付出;在另一个层面上则是最大限度的宽容和善意的呵护与尊重,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自我的某种需要。
渐渐地,明白了对 亲情 的依赖感,对于最亲的人,我也不在苛求了,生命不是仅仅为了依赖哪个最亲的人而存在;生命也不是仅仅为了被依赖、被需要而存在;生命首先是自己最真实的存在,同时也尊重别人最真实的存在。
或许:
最亲的人,就是能在同一波长上可以沟通的人;
最亲的人,就是能在思想上可以产生共鸣的人;
最亲的人,就是彼此不会受时间空间距离阻隔的人;
最亲的人,就是不会彼此依赖、彼此掌控的人;
最亲的人,就是彼此可以无私付出、不计回报的人;
最亲的人,就是彼此牵挂又各自拥有完全自由的人。
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最亲的人,他们曾经走入我们的心灵,陪我们走过人生的路,有时候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陪我们走过短暂的一段路,之后也许不再有交集;有时候会陪我们走过很长的一段路,即使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对于生命中过往的最亲的人,我都心怀深深的感激;对于生命中当下的最亲的人,我只有无比的珍惜
写于2006.9.1
END
原创: Maryann朱奎花 心理随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