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0|回复: 0
收起左侧

华丽的分割线-写景散文-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5776
主题
67
精华
0
墨水
170

发表于 2022-1-26 19: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脉清水,是一条小河,现在觉得小,但孩童时的我,却着实认为那是一条大河,因为承载了整个村庄的洗洗刷刷, 生活 用水;也因为之前所见过河比它更小,或许称之为小溪更准确,如今,出现在眼前的河,能想到的词,当然是  大!
         
        小河,在我的新家,确切地说,流经我家门前。
         
        新家所在的村庄叫  西洲,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古时就有乐府民歌《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西洲 有河,有河就有桥,而我的第二 故乡 就在桥的下面,方言称 桥头底 ,其实,就是 桥下面 的意思。因为村子旁边的这条河,也因为小河上游有一座桥,那座桥所在地,称为 桥头 。我们所在的村落,在河的下游, 自然 就成为 桥的下面 ,方言得名 桥头底 ,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大概,很久以前,对于这个小小的村落,人们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甚至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旁边的人随口说出一个 桥头底 ,于是,这个名字就流传开来,成了大家公认的称号。慢慢,也延续至今。
         
        不仅仅因为那座桥,关于这条河,还有其他典故。
         
        有人说,村子前的那条河是一条龙变身而来。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小龙,做了不少错事,得罪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罚它变成一条河,生生世世守护一方百姓,以消除前世的冤孽。
         
        龙的头,变成了桥头所在的位置,龙尾往外延伸,到达我们村落所在位置,刚好是龙的四肢,摇头摆尾之处,拱起来,形成一块空地,人们在这块空地上,开辟房屋,种植庄稼,于是,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村落。村落地,刚好是龙 落脚 处,犹如龙爪,也称 龙脚 ,不知不觉,也有了 桥脚 之名。
         
        小河上游比较笔直宽阔,到了村落前,却变得蜿蜒曲折,真的像极了 龙 扬起来的身子。
         
        我的家,就在小河弯弯里,潜藏在龙的身子里,安静祥和。
         
        初次达到,我就喜欢上这个地方,不仅因为它有好听的名字,更因为它给人文明开化的感觉,豁然开朗。
         
        我家左侧是一条马路,右侧是那条小河,不管是那条马路,还是那条小河,都给我的童年带来无限欢乐。
         
        这个村落,大概是我童年记忆 华丽丽 的分割线,如果之前更多是心酸,从这以后,更多是美好。就像解放前的黑白画面,突然音乐高奏,画风一转,变成解放后的彩色画面,每个人拿着红旗,带着腰鼓,摇旗呐喊,载歌载舞,庆祝解放战争的胜利。
         
        搬了新家以后,我似乎也有这种感觉,好像之前一直生活在黑白画面的阴暗里,换了个环境,迎面而来的是多姿多彩的另一个新世界。
         
        《桃花源记》里的渔人探索桃花源大概也是这种 心情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西洲是整个村庄的名字,包含许多行政小组, 桥头底 属于其中一个小组,相对于 乐冲 紧凑精致的布局来说, 桥头底 的布局显得有些散漫无章。房子这里一栋,那里一栋,这里一排,那里一排,形成不少弄堂,小巷,幽幽深深,曲曲折折,有种江南小家碧玉的感觉。
         
        尽管,房屋布局散漫无章,大体上还可以看出,它们的分布也存在一些规则:沿河分布和沿马路分布。
         
        小河与马路之间有一段空隙,在这段空隙里,集聚了好多人家,好多房子。整体上呈长条形,长条形的中间大,两头小,像一个两头锁紧实布袋,布袋中间装满了房子,布袋两头是小河与马路的连接处。或许,用一个橄榄球来形容这样的形状,更贴切。
         
        在橄榄球的中间,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座落了许多房子。远远望去,像是只有几座;走近一看,才发现,房子之下,还是房子,层层叠叠,炊烟袅袅升起,又一户人家。
         
        我家刚好处于长条形的狭窄之处,既毗邻马路,又挨着小河,出行便利,日常生活也方便。
         
        马路的另一边,原本应该是一座小山,只是小山早已削平,变成一块很大的晒谷场,其实,晒谷的时间并不多,大多数时候都是孩童的游乐场。
         
        小山的下面,是一排房子,狭长的条形,可以说跟我们处于同一个村庄,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归属于同一个村庄,但属于不同的组;那边是一队,这边是二队。两个队,沿着这个小山慢慢延伸,在山的平缓处连成一片,中间隔着一条狭长的马路。
         
        村子里的人都姓张,其实那座桥也叫 张公桥 ,也许,是因为这一片村庄的人都姓张的缘故,才起名为 张公桥 ;也有人说,那座桥是一位姓张的先生捐钱主持修建的,于是,桥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了。
         
        不管哪个版本才是它的最初来历,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而且叫得响亮。
         
        我家周围的那一片区域,大多也姓张,但我外公并不姓 张 ,姓 王 ,原来,外公也算外来人口。
         
        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杂草丛生,杳无人烟。外公的 父亲 ,我应该叫老外公,带着家眷逃荒与此,见这片土地平坦,视野开阔;近处,小河蜿蜒,潺潺流淌;远处,青山环绕,一片翠绿。好一块生存之地,老外公一眼就看中了这块地方,决定停留下来,开辟荒地,建造房子,繁衍生息。
         
        村里的另一位老人见有人在这片低洼地建房起灶,甚是惊奇,也渐渐地往这边靠拢。于是,两位老人,不,那时,他们还很年轻,两个年轻人,两个家族共同开辟这片土地,荒地渐渐变成房子,变成沃土。
         
        那时,还没有这条通向外面世界的马路,但小河自古就有,蜿蜒曲折,盘亘大半个村庄,静静流向远方。
         
        这条小河对村子里的人来说,犹如一条母亲河,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她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小孩的成长。
         
        当然,这条小河,也构筑了我童年记忆中许多抹不掉的回忆。
         
        彦子
         
        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于伦敦
         
        原创: 子彦沉  彦子随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