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事小Y今天见到我,一脸的无辜,像是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似的,我问他怎么了。他说: 还能怎么,不得志呀!咱们俩聊聊,我最近实在憋得慌。
小Y是去年新进公司的大学生,只因为共事过一段时间,也因为他热爱学习,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是公司为数不多,有进取精神的年轻人。我打心里喜欢他,所以有事没事,我们俩都会聊上几句。
他喜欢钻研,能发现市场行销中存在的问题,也喜欢对一些具体的工作进行梳理,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有些人的眼里,属于名副其实的 刺头 。有好几个人当着我的面,对他表示出强烈的不满,说他如何难管,如何桀骜不驯,我只是笑笑。
我一直觉得,大学生清高一点,孤傲一点,能大胆说出自己想法和观点,对一团和气,一潭死水的企业来说,就像投进了一粒石子,搅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记得在《混乱》那本书里,有一种科学现象,就是在稳定的状态下,加入一些混乱的因素,利于整体的发展和创新。
所以,我喜欢这个有主见的家伙,从他的身上总是总是能感受到蓬勃而出的生命力,以及这个时代最新的观念和元素。也喜欢他打破固化的工作方式,创新式工作。
小Y见到我,就像见到亲人似的,把一肚子的委屈和苦水全倒了出来。话题是因为上次我俩的一次深入的交流。
他上次见面,我们聊了一个下午。小Y被分配到渠道上,经过市场调研,他发现渠道上存在许多问题,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他说如果按照他的思路和方法,无论是对网点的考核,精准营销,份额提升,都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当时感觉他满怀激情,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
我问他: 你说的这些是普遍事实,还是个例? 他说: 只走了几个网点,并不全面。 我说: 既然被分配到渠道上,一定要多跑网点,你采集的数据必须超过80%,才有可参考性。否则就是以偏概全,没有任何价值。
他说: 这个我知道。来公司才一年,但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无法得到上级的理解和肯定。 这也正常,年轻人不都是这么过来吗?但我觉得任何事情还在沟通上。想要把想法变为现实,和上级沟通是前奏。但首先你要把功课做扎实,你得拿出别人信服的东西,并且形成普遍的共识才行。
公司每年都有成立QC的课题研究小组的项目,确定一两个研究课题深入研究。你可以自己拉几个年轻人,成立一个市场组,专门针对渠道优化作为一个课题,深入研究。通过这种正常的流程穿越,让自己的诉求或者想法得到实施。
小Y说, 你说的对,你这样一分析,提醒了我,我先找几个人试试。 今天他却委屈的告诉我说: 我们年轻人怎么做一件事情就这么难? 我问: 怎么了?碰钉子了?
他说: 和你聊过天后,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罗列出很多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一整套的营销和考核方案,写了好几千字。我拿给我们部门的每一个人,和他们沟通,继续优化,相当成熟后,我呈报给主管领导。领导说他需要向上级汇报,就不见下文了。一个人最大的痛苦,就是自己有想法,有能力,但是你的想法得不到落实,价值得不到体现。
说到公司的氛围,他说: 公司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人读书,一说到学习,一说到读书,自己反倒成了异类。我感觉正身处一个夹缝之中,快要喘不过气来。 我问他: 你有什么想法? 他说: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我要换个地方。 我似乎从小Y的痛苦中,读到了自己当初的纠葛与难受,是否就是小Y今天的这种状况?
可自己现在心静如水,是否已经适应了现实?想起书中的一个 故事 ,说是一个瞎子给一个不得志的人算命,说: 你四十岁以前将一事无成。 那个人迫切的问瞎子: 那四十岁以后了? 瞎子回答说: 四十岁以后你就慢慢习惯了。
小Y对我说: 你整天在农村扶贫,有没有看见那些在冬日残阳下晒太阳的老人? 我回答说: 很普遍呀!怎么了? 他说: 我肯定不会那样坐等老死。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隐隐感觉到自己的后背发凉。
说真的,原本想劝劝小Y,让他留在公司,好好工作。此刻,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年轻人的世界,是一个无法预测的世界。如果不适应,还不如换一种环境。
多出去走走,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一定会遇到更多的机会。如果总是呆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空,即使很努力,迟早也会被周围的人同化。对年轻人来说,什么最重要?成长最重要。如果你身处的环境不能让你成长,还不如重新寻找适应自己生存的土壤。
作者: 高原麦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