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早晨
文:曹洪玲
冬日的清晨,夜幕还笼罩着整个山村,大地还在沉睡,偶尔的鸡鸣和狗吠显得整个村庄更加宁静。
母亲总是早早起床,生好炉子后,再唤醒我们。睡眼朦胧的我们,常常看到母亲将我们的棉袄、棉裤放在炉火上烘烤。
所谓的炉火,只是一只小小的煤球炉,火焰并不是很大,棉衣一离开火焰就会变凉,所以母亲会反复不停的烘烤,并催促我们快点起床,以保证棉衣在最暖的时候穿在我们身上。
看见我们一坐起来,母亲就会把棉袄扔过来,还不忘记嘱咐一句: 快点,要不就凉了! 那个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秋裤、秋衣是何物?起床后用暖烘烘的棉衣将光溜溜的身子一装就可以了。
尽管那只是一个小小的煤球炉,但那微弱的炉火足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寒冬里的温暖。那个煤球炉几乎是我们冬天里的全部。
夜色朦胧,星星还在眨着眼睛。伴着稀疏的星光,我们踏上了去往学校的小路。(上世纪80年代,我们学校上午时间分两段,先上一节课后,再吃早饭,然后上午是三节正课。)
一路上,呼朋引伴,有在路边等的,有在自家门口候着的,三三两两的聚集到一起,嘴上说着,脚下走着。那时的乡间小路,地面坑坑洼洼,到处是小石子。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绊一下。被绊倒的小伙伴呼啦一下爬起来,拍拍屁股继续赶路,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
偶尔会蹭破一点皮,也没有人会在意。但是如果棉衣被磕破了,就会心疼好一阵子,当然更害怕漏出白花花的棉花,让母亲发现了会挨骂。挨骂是轻的,被打一顿倒也很正常,毕竟冬天就这么一件棉衣,弄得太破了穿啥呀?所以真皮破点能 自然 愈合,反而也就无所谓了。
其实上学的路上最愿意走的是村前的小河。村前的小河是去往学校的必经之路,夏天淌水而过,春秋走的是搭石,冬天就是滑冰过河了。河面并不是很宽,但是有长度啊!所以我们都会从家里早走一会儿,目的是能在小河里多玩上一会儿。
在冰上,最常见的是进行滑冰比赛,看谁一下滑的远。胆小点的就互相拉着滑,有的则自个儿进行自由滑,调皮点的到处打混,你推我搡,常常是摔得四脚朝天。你起来,我摔倒,尽管屁股会跌的生疼生疼,但谁也不肯停下来。
在小河里滑冰的事,是绝对不能让大人知道的,但精明的大人常常会发觉,因为我们的鞋子会出卖我们。那时候的棉鞋是麻绳纳的鞋底,这样的鞋子是无法滑冰的,滑也滑不远。何况也舍不得滑,因为滑上几回之后,麻绳断了,很快鞋底就会磨得不能穿了,也就意味着没鞋了。所以我们常常偷偷的穿那种薄薄的单鞋,有的单鞋早已经漏大拇指了,但也没有妨碍我们滑冰的热情。
母亲们常常会抖落着我们的鞋子: 这鞋是怎么回事?再滑冰,就让你们光着脚丫子! 我们嗫喏着说再也不敢了,但却依然滑的不亦乐乎,这也许是我们对母亲撒的最大的谎吧!
滑冰 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有着太大的诱惑力!我们除了 滑冰 玩石头 真的再也没有什么其他可以让我们玩的了。而 滑冰 又只能是在冬天。
在冰上的运动,还有一项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打陀螺,打陀螺是男生们的专长,因为打陀螺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做陀螺也是一项技术活。陀螺都是男生们自己做,从寻找合适的木块,到削尖,磨顶,加钢珠或者包小铁皮。这些是我们女生怎么也做不来的。也不排除个例,如果一个村里有一个女生能做到,也是很了不起的,能做的女生,通常会被称作 假小子 。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也有不屑一顾的,但大多数女生都是很好的观众,都会拼命的为 假小子 加油。
在打陀螺比赛前,男生们都会先互相看看对方的陀螺和鞭子,然后互相猜测一下谁的陀螺会赢。往往他们的估计会八九不离十。比赛前互相看一下对方的陀螺也似乎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序,因为他们会不断的修改完善自己的陀螺和鞭子,每天每个人的陀螺都会或多或少的变一变。冰面上呐喊助威的声音此起彼伏,不时还会夹杂着阵阵掌声,旋转的陀螺亦如同优雅的芭蕾旋转出了我们 快乐 的童年。
玩耍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仿佛总是才刚刚开始,时间就已经到了,直到听到学校里预备铃声响起,我们才会嘻嘻哈哈,一溜烟儿向学校跑去。
我们一路飞奔来到学校,将书包往教室里的所谓 课桌 (笔者刚上一、二年级时用石头支的木板,三年级好很多了,用的是长条的木头桌子,现在看应该是长条的凳子)上一放,就该站队了。
晨光熹微,在嘹亮的哨声中,我们开始了清晨的第一课-晨跑。伴着嘹亮而富有节奏的哨声,我们用力的喊着号子,跑着跑着,还会想在布满尘土的操场上滑一下,因为在小河里滑冰的劲头还没过。
晨跑结束十分钟过后,整个 校园 里就会充满我们朗朗的读书声。这是我们乡村小学的早读时间。半个小时的晨读过后,天早已大亮,早读过后,我们会站在教室门口两侧,把小手互相插到袖口里。
男同学,女同学分两组 挤油 (挨着墙站成一排,然后一起向中间挤,看看谁被挤出来了,就罚她节目。)为了避免受罚,一下课都争先恐后的向外跑,占据最有利的两侧位置,谁晚了谁站中间。偶尔也有个别喜欢表演的,故意拖拉一下,站中间,稍一用力就会被挤出来,然后高高兴的展示一番。也会有调皮的男生插到女同学的队伍里,男同学们就会嗷嗷的起哄,女同学里的班干部就会连拖带拽的把插队男生揪出来。
插队的男生一点也不会恼,嬉皮笑脸的回到自己的队伍里,接着哄一下,就会被所有的男生挤出来,然后一个个笑的都前仰后合。远远看到老师来了,便一下子散开回到自己的座位,回到座位上的我们还会偷偷乐上一小会儿。 油 也总是没有挤够的时候。
之后,是一节正课,上语文或者是数学。这个时候村庄里已是炊烟袅袅了,那是母亲在为上学的孩子准备早饭。当阳光洒满校园,小鸟蹦来跳去时,我们会在教室前站着整齐的队伍,高歌一曲。随着体育委员的一声 解散 ,我们也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回家吃早饭了。
回家的路上,免不了还要在小河里溜两下。但不能停留时间太长,早饭时间很短,晚了会吃不饱饭,还会迟到。回家时,总是自以为很高明的先去偷偷的换下鞋子。
早饭除了地瓜和大白菜,没有其它的。抱着热乎乎的地瓜,吃着大白菜,围着煤球炉,这就是我们 幸福 的全部!
跳动的炉火,光滑的冰面,旋转的陀螺,自创的游戏装满了冬日 我们童年的早晨!
作者简介
曹洪玲,乡村教师,
工作之余喜欢读几本小书,
偶尔写几行小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