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墨安 墨上尘事
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
马德《低调》
今年的伏天,鲜有几个炙烤的日子,没有热得遭不住,连缺少遮阴条件简陋的坝坝茶生意都没受多大影响。一晃就立秋了,出伏了,三朋四友商量着择日寻一处怡人风景地小聚一下。哪料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气温突然飙升起来,官方连续发布高温预警。秋老虎一发威,人就受不了,不管是出行,还是回家,走在白花花的阳光下,都觉得路长得要命。
俗话说,心静 自然 凉。担心被烈日 烤化 ,安坐在家,品茶,读书,瞅瞅阳台上盆中的花草,望望墙上挂着的字画,或者抚弄一箫一笛,都是守静的方式。然而,这些法子,并不是谁都能玩得出心静自然凉的妙趣。得有一定的喜好,雅兴,或者境界。一般的人,只要屋里没开空调就浑身冒汗,吃嘛嘛不香,做啥啥没劲,这不顺眼,那不顺眼。不凉不爽,解决不了生理上的热,毛焦火辣的哪能在家坐得住?
酷热难耐,渴盼寻得一处纳凉地。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你瞧,唐朝王维的消夏方式多有格调,抱着古琴走进幽深碧翠的竹林,席地而弹,乐而忘返。当然,最佳的避暑去处,当是有水的地方。比如苏东坡在水边一纳凉,就留下了 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的 名句 。如今的人,更随性一些,不再有古人那般讲究,有无亭台楼榭桥畔相伴都无所谓。三五个亲朋好友邀约了,择一处阴凉有水的地方,搞搞烧烤野炊,喝点冻啤酒,然后在树下拉上小吊床,躺在上面晃晃悠悠享受偶尔吹过的自然风,就已经快活似神仙了。再或者,去河边树荫下支起折叠凳,甩一根鱼竿,运气好还能钓点小鱼小虾,油炸了下酒。
大热天,对于女人来说可谓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穿短衫短裙可大秀身材,忧的是阳光那么强怕晒黑。路上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那些骑着电瓶车的女人,帽子,墨镜,遮阳罩,把自己笼得严严实实,呼呼地飙过去。步行的姑娘们打着花伞,步履匆忙,生怕被铁板烧一样的路面给烧烤了一样。女人爱美,惜花,尤喜夏荷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不仅恋赏,还欲化身做一株莲。所以,哪怕置身在热气腾腾的荷塘田埂上,汗水污化了妆容,浸透了衣裳,整个人像刚从水池子里捞出来般湿漉漉了,还嘻嘻哈哈,乐乐呵呵地握着手机摆pose,玩着互拍和自拍。荷香沁人,早就忘了会不会被晒黑长斑。
桑拿天,下河洗澡,上山乘凉这样的避暑方式,我一直很向往,却从不曾前往。奈何人胖,除了怕热,还慵懒不想动。偏偏我又不甘寂寞,不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茶馆便成了我去得最多的避暑场所。
尽管茶馆冲泡的花茶,素茶,菊花茶,柠檬水等较之茶楼的品种和品质都粗劣得多,也很少装有空调,多是屋顶上吊着几个吊扇,或者墙角杵着几个大号电风扇,扇出的风一点不清凉,却并不影响上座率。去了茶馆,取一本旧杂志翻翻,或靠着竹椅闭目养神。遇熟人招呼,就围在一起冲壳子摆龙门阵,或下棋打牌。说来也怪,茶馆里人打堆堆,嘈嘈闹闹,还真不觉得热。不信你看那些老年票友,一时兴起了,锣鼓一敲,二胡一拉,就长声吆吆唱起川剧高腔,吼得汗珠子跟着滚,就没喊过一声热!这或许和 大隐隐于市 异曲同工,在热闹的环境中才可修炼到心静自然凉。更喜城郊或者乡村的竹林茶馆,茶喝淡了,肚肚饿了,还能就地吃到地道的农家特色菜,优哉优哉,不亦乐乎。
日光摇窗,鸟雀鸣枝,野花藏路,清泉越石,风来篱落,月攀藤架,一盏淡茶,满山知音。
这段话,是白音格力抒发闲居之趣的。
我以为,用在避暑纳凉上也是恰好。
只要保持一种随遇而安,看啥都美好的心态,不管是 荷边弄水一身香 ,还是 竹里招风满扇凉 ,都是可以去燥热安心神的。
2016年8月22日
于川西坝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