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宇耀/作
春天清新绿叶分割线
自己有一只皮鞋的前头开胶了,但也不太严重,自己粘了两次都粘不住,索性让修鞋的给钉一下。步行几十米远的十字路口有个老鞋匠和一个修电动车的在一起摆摊。在每个人的印象中总会觉得每个十字路口都应该存在这样的一些人,配钥匙的,修鞋的,修自行车的,因为那样最方便。
老鞋匠50多岁的样子,戴着大皮帽子,穿着件很旧的棉衣,腿上绑着厚厚的羊皮护膝,翻毛的大头皮鞋特别的有年代感,仿佛地上的寒气也无可奈何它。
一个钉鞋机,两个小马扎,两双拖鞋,一个小木箱子上面分类清楚。有钉鞋专用的秋皮钉子,鞋云子,缝鞋用的尼龙线,修鞋用的锥子,刀子,胶水,剪刀,等工具一应俱全。
刚开始的时候,他在和配钥匙的在一起聊天。等我过去,他不聊了。我们两个人简单寒暄了一下,说了一下鞋子的问题,他就拿起鞋开始干活,他让我坐在马扎上,递给了我一只拖鞋,老鞋匠拿起鞋子观察了一下开胶的程度,取了一块绒布,擦了一下鞋缝里面的尘土,然后拿出一瓶胶水粘了一下,强力胶水挤出的一瞬间,他的两个拇指和食指紧紧地按住鞋底和鞋帮,最多三秒钟就粘住了,鞋缝挤出来的胶水粘到了他手上一些,他只是松开手以后在地上用力磨了两下,然后就没事儿了。他手上沾了好多圈儿白色的药膏胶带,其实看得出他的手就是被这些胶水腐蚀特别的厉害,必须用胶带给粘上,才不会开裂。
老鞋匠说: 鞋修好了!
我说: 我怕以后再踢开了,帮我再钉一下吧。
老鞋匠说: 其实这样就行了,不过你说钉一下那就再钉一下吧!
他用手摇钉鞋机开始穿线,把鞋垫取出来,把鞋放在机器机器上一针一针的钉起来,不规则的鞋子在他的手里变得那么规矩,转来转去,没用几分钟就钉好了。
老鞋匠欣慰的说: 这下穿去吧,就没个开!
钉完以后他收了五元钱,不到二厘米的一个小口子,其实我觉得有些小贵,但是还是给他了。他可以为我省下三块钱,但是呢,他并不是为了想多挣我这几块钱,只是觉得再钉一下有些多余,粘一下就够了!
在这时候来了一位中年妇女过来修鞋,她的鞋子侧面的一个拉链坏了,她想配一个拉头。她急切地提要求,老鞋匠接过鞋来看了看,
说:
这个拉链挺不好安,挺费工夫,别看这么小的一个拉链,先得把拉链的缝线都拆开,再安上拉头,再缝住,而且皮鞋太硬,不像给衣服换那么容易。
妇女说: 修吧,不让你白修。修完多少钱?
老鞋匠说: 五元。
女人着急了,说: 就换个这么小的拉头五块钱?两块钱还不行?
老鞋匠不慌不忙地说: 刚才我说啥呢?太费功,不好修,少不了了。
女人有些不满意的说: 那不换了,太贵了。 她拿着鞋走了。但是,我看得出来的那双鞋已经穿得时间不短了,那是双不错的皮鞋,她很喜欢。就这样一桩买卖没有做成。
老鞋匠说: 每天都会有很多这样的人,不在我这里花五块,也许得去别处花六块。
此时我并没有走,一直在旁边坐着,其实我看得出来换那个拉头不值多少钱,主要是手工费。
剩下的时间我在那里和他聊了一会。
我: 你少他两块钱给他修修算了。
老鞋匠: 小兄弟你不懂,出于情感上,我谁都愿意帮忙,但是再小的买卖也是生意,我不能这么做,这是行规。
这时,我觉得老鞋匠是个做事很有原则的人。
我: 手艺不错呀,你们这行是不是也得拜师学艺呀?
老鞋匠: 当然啊,不拜师怎么行?我干这一行已经快一辈子了,现在不行了,钉鞋的人少了,以前都是女人们把鞋帮做好以后给我们送过来,我们再给人家上鞋(把鞋底和鞋帮钉起来)。
我: 男的女的型号、大小,脚的肥瘦都不一样,这都得考虑到吧?
老鞋匠: 那可不,这有点水平呢!首先,在一块儿大胶皮上把鞋帮的大小画在上面,粗略的裁下一个鞋底的模样,然后用锥子把鞋底和鞋帮沿着画好的线钉起来,再把多余的胶皮裁一下来,这就成型了,最后用楦头把鞋撑开,过一段时间鞋子就定形了,就可以直接穿了。
他说这段话的时候眉飞色舞,眼睛里充满了骄傲和自信,看得出来,他年轻的时候做过很多漂亮的鞋子,而且很爱自己的这个工作。
我: 现在基本上也没人上鞋了吧?
他刚才的神色变了,没有刚才的那个精气神。
老鞋匠: 现在都买鞋了,哪有人还自己做鞋呢?商场卖的鞋,款式又多,而且又便宜。
我: 现在没人做鞋了,这个行业是不是不景气了?
老鞋匠: 还好吧,其实我们和做楦头的是两个工种,我是负责修鞋和上鞋。楦头有专门的师傅去做,我们也是从那里买,不过也得挑人呢,有的人做出来的楦头特别好用,上出来的鞋既美观又舒服,有的手艺不行,做出来的楦头,不行,又难看,又别脚。弄不好,还要丢上鞋人的手艺,所以很慎重,因为老百姓不管你俩是不是一个行业,只要鞋子做出来漂亮,好穿就行,确切的说个人做楦头的行业快消失了,现在都是机器统一做了,我们现在也不上鞋了,只能修修补补勉强够 生活 。
和老鞋匠的一番对话,让我又了解了一门手艺,一个行业,从中学到了很多的道理。我们总觉得习惯把钱具体到某件物品的价格上,不可能去真正的理解一份工作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体力成本,技术成本,其实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有时候不是你花不起那一部分费用,而是停在了不理解这一步。如果你真的去自己找工具修理一番,你会发现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慢慢地,修鞋赋予了另一种情怀,除了日常的修补以外,我见过很多人把自己最钟爱的鞋子,反复拿来穿,拿来修,因为那双鞋也许代表的一种回忆,又或许是一双特别舒适的鞋,别的鞋是不能代替的。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零散的修鞋人越来越少,因为有很多的鞋没等到穿坏,主人就已经不喜欢了,扔掉了再买新的。老鞋匠的经历是一份行业的一个缩影,任何行业都会有他的兴盛和衰退。
老鞋匠是一门技艺,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处事的学问,希望在鞋子越来越多的日子里,老鞋匠们不是越来越少
作者简介
白宇耀,男,1987生人,宣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