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收起左侧

张陆军||漫话秦安(散文)-散文精选-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6147
主题
54
精华
0
墨水
146

发表于 2022-1-26 20: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一名秦安人,对秦安的了解可谓深入骨髓。但要写秦安,通过自己的笔描述心中的秦安,其实很难。想想八千年的辉煌历史,六十多万优秀儿女,多年未敢动笔。今日却有种冲动,想把秦安写一写,希望各位秦安优秀儿女口下留德。  题记
         
        秦安是一座小城,一座适意温馨的小城,葫芦河沿城而过。在这座城里居住,每天早上总会听到,卖凉粉了、卖豆腐了的叫卖声。那一声声悠长舒缓的声音,总是让人心暖如春。我就是在这样的叫卖声里,洗漱完毕,骑上自行车,穿小巷,过解放路,到新马路。然后把自行车靠路边一停,去高打儿的辣子面馆吃一碗辣子面。只要是秦安人,每个人都知道高打儿的辣子面最好吃。辣子面馆,其实并不阔气。起初在十字路口,后来搬到新马路建秦花园楼下。饭馆里面放着几张锃明发亮的黑色长条桌,几条板凳,后厨隔着木隔断。吃饭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高师傅一家四口在里面下面。吃过辣子面的人都知道,高师傅眼睛贼亮,谁先来谁后来,一清二楚。他总会按照先来后到,给你下面。辣子面,其实就是机器面条,调上一些辣子,撒一些葱花,再调一点醋而已。就是这碗辣子面,是秦安人的最爱。他们无论职务高低,身价几何,隔几天总会吃一碗解解馋。在你吃饭时,总会碰到县局领导,商贾巨富。他们很自觉,不会插队,只按顺序吃饭。然后,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
         
        秦安县城不大,城东出城就是大东山,城西过西大桥是西川,城南一过南小河,就是革家堡云山,城西三里就是蔡店。城东背靠凤山,山上有庙,依山而建,飞檐斗拱,亭台楼阁,蜿蜒曲折。站在东山顶远望,凤山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俯瞰整个县城。城中有一座广场,广场北是县博物馆,以前是四小,后来,迁四小而建,里面最知名的般若殿,是元代土木建筑,气势恢宏,上面悬挂乡贤胡缵宗榜书 般若 匾额。最有特色的要数上关明清一条街。街在城南,长约三百米,为明清遗留古街。街中有一条青石铺成的道路,自东向西,穿街而过,道路两旁是猩红色的木门铺面,在阳光照耀下,斑驳陆离,门框上飘扬的彩旗告诉人们,这里往日的繁华热闹。当你置身其中,仿佛回到那个人声鼎沸,物丰人盈,骡马成群的年代。紧临上关就是南下关,古巷深深,旧檐青瓦。秦安最长的古巷--九拐巷,就在南下关。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夕阳余晖下,诉说古城昔日的繁盛。
         
        秦安县城虽不大,却是秦安人最爱的地方。假如把秦安比做一本书的话,这本书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精彩的 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代代优秀的秦安儿女。
         
        人们常说,三千年的历史看北京,五千年的历史看西安,八千年的历史看秦安。秦安八千年的历史,主要是秦安境内发掘的大地湾遗址。说起大地湾遗址,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在秦安县五营镇邵店村。遗址从7800年前至5000年前,大概3000年的历史,出土了大量骨器,陶器。最出名的要数人头瓶,那是一个少女模样的陶瓶,是国宝级文物,典雅秀丽,风华绝代,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当然最让人震惊的是遗址中的F901大殿。大殿是一座大型原始宫殿式房屋建筑遗存,具有 前堂后室、东西厢房 结构,占地420平方米,结构复杂,布局严谨,不仅是大地湾遗址发现的房址之最,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原始建筑。大地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也是中华文明在神州大地露出的第一缕曙光。
         
        记得清华教授李学勤说过,如果把中国历史比做一个舞台,秦安好像这个舞台的后幕,时不时蹦出几个影响中国历史的 人物 。从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开始,汉有飞将军李广,五胡十六国时有前秦皇帝苻坚,唐有宰相权德舆,明有河南、山东巡抚胡缵宗,清有陇上铁汉安维俊,等等。
         
        飞将军李广的事迹,伴随着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而被国人知晓,也被各代文人赞颂。如唐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高适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唐王勃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等等。在中国人心中,他就是一代英雄的楷模。
         
        前秦皇帝苻坚,这位被台{1}湾省著名学者柏杨称为中国五大帝的人物,在文治方面,任用贤能,偃甲息兵,设立学校,整顿吏治,鼓励农耕,前秦国一度政治清明,人心安静,生产发展,出现了少有的繁荣局面;在武功方面,东攻前燕,北取代国,出兵杨拓,南逼东晋,武功赫赫。虽然最后兵败淝水,但不能否定他在中国历史中的崇高地位,死后得到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以及朱元璋等众多人物的肯定与赞扬。
         
        大唐宰相权德舆,出生在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仕宦家庭,自幼聪慧,三岁识四声,四岁能赋诗,十五岁有文数百篇,文学成就斐然,是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代表人物。刘禹锡,柳宗元皆投文其门下,一生宦海浮沉,官至宰相,死后归葬故里,大文豪韩愈为其撰写《唐故相权公墓碑》。其中《唐诗三百首》收录他的诗《玉台体》一首,诗云: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有好事的秦安人,考证出其为现秦安县王尹乡权窑村人。我也听说出土过韩愈撰书的那方墓碑,但一直是听说,未亲眼所见,谨引用。
         
        经过元,到明代时,秦安又出了一位官声,民声,文声俱佳的人物,明正德三年进士胡缵宗。他出生在秦安县城胡家巷,聪慧好学,传说幼年丧母,后母对他管教甚严,不让他夜间读书,怕费灯油,他姐姐每晚偷偷口含清油,吐入油灯,供他夜晚读书。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勤学苦读,终于高中进士。他一生宦游多地,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在任期间,他为官清明,政绩卓著,官声显赫。罢官归里后,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秦安志》等多部著作传世。他还是一位大书法家,被誉为 颜鲁公第二 ,大楷榜书,神完气足,苍劲有力,留下江苏镇江 海不扬波 、山东济南 趵突泉 ,曲阜孔庙 金声玉振 ,天水伏羲庙 与天地准 牌匾,等等。敢在孔庙立匾,足见其书法造诣精深。在江南期间,他与江南四大才子均有交往,特别是唐伯虎、文征明交往更深,到现在仍然流传着他们交往的逸事。在秦安,至今仍有他的竹刻《早朝诗》四吊屏珍藏在胡氏后人之家,能得到它的拓片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到清代,陇上铁汉安维俊又横空出世。他是秦安县神明川(今秦安县西川镇农民村)人,作为陕甘分试后甘肃第一次乡试第一名,安维峻曾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此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他面对民族危亡,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直言进谏,在十四个月时间内,就连续上疏65道,其中最著名的是《请诛李鸿章疏》。在《请诛李鸿章疏》中,揭露李鸿章平日挟外洋以自重,倒行逆施,接济倭贼。还在奏疏中痛斥慈禧太后专权误国。慈禧勃然大怒,要将他严惩。光绪皇帝极力保护,才使他幸免一死,革职发往张家口。至今想来,他那过人胆识,铮铮铁骨,一心为国的铁汉精神,让人佩服至极。他就是优秀秦安人的杰出代表。在今天的秦安,有人自发修建安维俊纪念馆一座,表达对先贤的无限尊崇。
         
        除了以上历史名人,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南北朝时,秦安人郭荷,携千卷典籍,远赴河西授徒,为南北乱世时,保留中华文化血脉做出了巨大贡献。既使诗仙李太白,离开祖居地已经很久远了,但他仍念念不忘他是秦安人。他在《与韩荆州书》中说, 白,陇西布衣 。
         
        八千年的历史,给了秦安人莫大的自信与坚强。有一个段子能说明秦安人出于历史的自豪。话说县城某局有次接待省城领导,依惯例,要敬酒。局长端起酒杯说,我们秦安敬酒,有一种规矩,要敬八杯。省领导不解,为什么这么多?两杯就可以了!这位局长说,秦安历史八千年,千年一杯,共八杯。省领导是一位文化人士,一听这话,非常满意,满口应承,说,今天咱们就喝文化酒,八杯酒一饮而尽,豪气云干。从这个故事里,你一定读出了秦安人的自信与自豪。
         
        论地理,秦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山地,除了县城,阳兀川,清水河流域外,全部为山地。用一位曾经任职秦安的外地领导的话说,秦安就是一堆黄土一堆人。就是这一堆人,创造了西部干旱地区的传奇。
         
        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秦安人进西藏,上新疆,下四川,甚至跨出国门。他们用自己的双肩,硬挑出了一片新天地,进而带动了国家级文明市场--秦安西部小商品城的发展壮大。其实外地人对秦安人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商贸交易。在他们眼里,秦安人能吃苦,会说话,最会挣钱。一个普普通通的秦安人,担一担麻子卖,也能养活一家人。
         
        外地人也把秦安人叫秦安鬼。可能与商贸发达有关系吧。秦安人说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留下的一半让别人猜。如果是一群秦安人,基本一张口就知道你要说什么,而对于外地人,感觉就是鬼,他们不明白,为啥不说清楚呢?
         
        秦安人最大的特质,是吃苦耐劳,是忍辱谦让,是低调务实。吃苦耐劳的事情非常多。一个普普通通的秦安人,怀揣几十块钱,就可以出门闯荡。和我一起长大的发小,初中毕业后,为了改变贫困的家境,从一位当老师的同学处借得二百元钱,只身前往西藏闯荡。他不畏高原缺氧,雪域寒冷,克服 生活 困难,以及长期的心里寂寞,一个人用自己不屈不挠的意志,硬是在高原上扎下根。在西藏二十年里,他成为某知名品牌矿泉水的总代理,拥有亿万身家,创造了白手致富的神话。这样的人,在秦安,有很多很多。再看看刘坪山顶的万亩桃园,郑川,郭嘉,魏店等乡镇满山的苹果、花椒园。它们都是勤劳的秦安人用双手一株株栽植而成,每一颗果实,凝结着秦安人一滴滴幸勤的汗水。还有遍布秦安县城的陪读大军,无论家庭多么困难,总是举全家之力,硬把孩子送进好的大学,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许许多多的秦安人,就是通过读书,成为大学教授、校长,知名艺术家,商界娇子,政界明星。在他们身上,流淌着吃苦耐劳的基因。除吃苦耐劳外,秦安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忍辱谦让。这种品质,可能源于传统文化的深厚。秦安人很少吵架,和和气气,如果在大街上发现有人吵架,一定会有人拍拍肩膀说,算了少年,你没理,你走。你如果不理,继续吵,会过来好多人,劝你离开。那么多人说,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还有力气吵架,离开便是。弟兄姊妹,邻里之间,单位同事,一般互相谦让,和谐相处。在秦安人心里,任何事情,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秦安人的低调务实是出了名的,大街上,一个穿麻鞋,戴草帽的说不定有亿万身家。一个和你拉家常的,可能就是省部领导,也可能是教授与大艺术家。和秦安人在一起,你永远不知道他的心有多大,量有多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安这片土地,也结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秦安老调》这朵文艺奇葩。据传说,《秦安老调》是明代胡缵宗江南任职时,自江南带入的曲艺,后经历代喜爱音乐的秦安人不断完善,传唱至今。老调曲风端庄典雅,毫无西北粗狂之风,反倒多了几分江南的婉约与风韵,舒缓,悠长,绵延,像山涧的溪流,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据说某位著名 诗人 听后感慨,秦安老调和昆曲一样,是人间仙乐。如此高的评价,让秦安人心里多了一分自豪。无论城乡,秦安人总会三五成群,煮一盅罐罐茶,围一张小方桌,敲钹开弦,张口吟唱《秦安老调》。在浓浓的月夜,在清风徐来的午后,在飘雪的夜晚,伴着三弦,二胡的旋律,他们把 人生 吟唱成一曲曲或高或低,或轻或重的老调,什么烦心事,干活的劳累,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在秦安人眼里,生活怎么能缺少老调的吟唱?
         
        还有一部分秦安人,在劳作之余,舞起壳子棍,棍起风生,如龙蛇入境。据传说是秦安高姓人家,搭救一位落难武僧,武僧为报搭救命之恩,遂传授壳子棍技艺。据武术行家说,壳子棍变化多端,简单实用,符合实战,是中华武术的瑰宝。秦安人也以此为豪。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肚丝汤,一角麻覆饼,甜得蜜晶晶的水蜜桃,白森森的脆皮瓜。每一种味道都是 故乡 的味道,都是父老乡亲双手创造的 幸福 的味道。就此搁笔!
         
        作者简介
         
        张陆军,网名,剑行天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