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书奇缘(下)
前些年,我醉心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他写的和关于他的书淘了有十几本,如《长河》、《湘行散记》、《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浪花集》、《与二哥书》、《沈从文与》等,读得天昏地暗,找不到黎明的彼岸。
那时候,《沈从文文集》和《沈从文全集》已经出版发行,但花费成百上千买全集,对我而言,不啻是败家之举。人都说,贫穷限制想象。对我,贫穷却让我错过了很多想读的好书。打消贪念之际,只想寻得一本他的自传,抚慰我焦灼的内心。
一次,去琉璃厂逛中国书店,在满架盈室、浩如烟海的空间里仰望、行进,觉得人在书籍的面前渺小卑微,同时又伟岸傲然无比。几缕墨香,世代传承,在经济大潮的翻滚中,还有这么一方书世界,实属不易。
有人评论中国书店在老一代员工退休后,再无懂得版本之人,已彻底沦为二手书店。这种激愤之语,我并不认同。只要能遇到想要的好书,这样的二手书店不妨多一些。
拾级而上,去二楼的旧书区,我想碰碰运气。运气这东西,需要经常碰才有可能触动机关。
楼上十几排书架,气势磅礴,静谧伫立,空气中散发着旧书和油墨的香味,让人的每个毛孔都是舒适陶醉的。我搜寻着自己的喜好,每每从架中抽出几本,翻看扉页目录正文,一些书里还有原藏者的 签名 钤章和购书日期,也有阅读批注,红墨行楷,蓝黑墨水,油笔铅笔,不一而足。捧这样的书在掌心,我似乎和原藏者就有了某种联系,时光岁月在书页间悄然传递信息。
当我站在一排书架前,巡查第二层时,突然一本《沈从文自传》跃入眼帘!我一把就抽了出来,手指有些颤抖。它是江苏出版社 名人自传丛书 系列之一,主编是吴福辉和钱理群,编者为凌宇,一九九五年九月一版一印。版权页下方用铅笔标价:十五元。比原价还便宜了四毛。那一刻内心的激动,怎是我秃笔浅墨可以尽宣!
这本《沈从文自传》护封底色为乳白,用浅灰色在整页上绘了一幅树的年轮,再细看,又像一个恒星系,悠远深邃,给人无限的遐想。护封底部,有六幅沈从文先生的照片,从左到右,自年少到年老,黑白印刷,颇有历史沧桑感。
沈先生的这部自传写于一九三四年,作者时年三十二岁,但内容只写到他二十一岁离开湘西为止,以后有关他 生活 经历和思想轨迹的描述,再没有如此系统的后续文字,只在后来的一些文章和书信里零散提及,这些文字编者细心搜寻过来,附在自传之后,作为补充材料,大略可见沈先生一生的风云经纬。
还有一套丛书,我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才攒齐,得书经过和内心遭遇,至今难忘。
前几年,从小区旧书摊上淘来徐雁先生的《故纸犹香》,夜间翻读,书里提及一套《中国版本文化丛书》,共十四本,还选了几本书的封面图片做插图,介绍这套丛书出版的来龙去脉。我的占有欲望一下子给勾起来了。
大脑威武,突然想起:自己曾在几家书店里遇到过这套丛书,还翻看过好几回,总价三百多,因为太贵,每次都弃书落荒而逃。当时工资才多少钱?这些年虽然喜欢淘书,但在掏钱这事上,还是比较理性的,远未达到为书疯狂的地步,比不了藏书家谢其章先生,他能为民国旧期刊搞得 财政告急,弹尽粮绝,光荣牺牲 !
一本书,一套书,最怕心里老惦记。第二天,就在某旧书网上搜这套丛书,下单九本:《元本》、《明本》、《稿本》、《坊刻本》、《活字本》、《家刻本》、《插图本》、《新文学版本》和《少数民族古籍版本》。其余五本不是没有单册售卖就是价昂无理,就赌气没再下订单。在我看来,书的标价也不能太离谱。其实,我哪里知道,旧书价格近些年来一路飞涨,一天一个价。归根结底,还是自己钱包羞涩。
这套丛书初版首印于二〇〇二年,次年二印,之后再没印过。淘到手的几本书版权页上盖有 特价 蓝印戳,是以前出版社削价处理的。当时这套丛书在网上标价最低六百八,最高一千二。旧书价格疯狂可见一斑。
接下来的几周,几乎每天都在旧书网上泡着,还真碰到一本新上的《批校本》,九五品,标价合理,立刻下了订单,最终顺利交割了。
不久,下狠心、咬紧牙,购得《清刻本》和《中国书源流》,这两本的花费是前十本的费用之和,真是邪乎的不讲天理。而《宋本》和《佛经版本》,无论贵贱,根本没货,够绝。
那几个月,我就像宋国的那位农夫,趴在旧书网上,守株待兔,企盼奇迹发生。网页让我刷得油光铮亮。
有一天刷网时,忽见有《宋本》单册,同一家书店挂出两本,但都有瑕疵,均为水渍印痕。水和书籍不相容,再便宜都不能要,这是原则问题。继续等。
又一日,网上挂出一本《佛经版本》,八五品,标价五百,直追全套丛书最低价。一套丛书十四册,下同一印刷车间,走出厂房之后,经数年大浪淘沙,有朱门裘马华服者,有柴门饥寒交迫者,书世界也如人间百态,怎能不让人心生诸多感慨。
某日傍晚 日记 中写到:今晨得空闲,上网见有昨日新上《宋本》一册,九五品,上传图片清晰,封面 自然 泛旧,容貌典雅整洁,喜不自胜,立刻下单。网上付款三小时后,显示货物已快递发出,耐心等待中。
在等待中,我一本一本地读这套丛书,如遨游古今书海,痴迷沉醉,不忍弃舟登岸。丛书的每册编著者,如奚椿年、黄裳、姜德明、薛冰和韦力等,都是当代饱学之士和版本大家,下笔言之有物,常有令人击节处。清代学者汪琬在《传是楼记》中云: 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此言犹如警钟在侧,让人不敢荒废时日。
大约在《宋本》收到半年之后,一本《佛经版本》悄然露布网上,一版一印,品相为九,标价一百元包邮,是海淀一家书店头天刚上新的。上天恩赐,大喜过望,赶紧下单,立即付款,省怕有人捷足先登。而早先标价五百的那本已显示售出。第二天,《佛经版本》快递送达寒斋,这套丛书终于全部收齐了。我长吁一口气。那是我淘书路上颇有历史意义的一刻,忘记当时怎样庆祝了。
和生活中很多事一样,淘书,越有目标、越使劲,想要的书就越是远在天边,她们的身影只浮现在你的脑海心田。有时候也会心灰意冷,安慰自己:总会有一点残缺,让人触摸到现实的冰冷,如此,我们的目光才能从维纳斯的雕像里,读出一份优雅和温暖的感动。活着,读着,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很多时候,可供我们腾挪的空间并不多。好在,内心若有一份对书的执念,时间久了会感动上天,它会引你去结一段与书的奇缘。
【作者简介】褚广崇,生于七十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