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收起左侧

董玉明|行走在天地间-名家散文-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1837
主题
60
精华
0
墨水
154

发表于 2022-1-26 2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
         
        我始终怀疑,阅读秋雨先生的散文,对安于现状且足不出户的视障者,是一种精神上的冒险。
         
        秋雨先生的散文,向以汪洋恣肆、行迹无疆的笔法为世人称道,气势弘大的架构和博古通今的文化精髓,也常常能激发起普通人心中潜伏日久的民族自豪感。然而,那些游离在字里行间的唏嘘与无奈,那些面对文明衰落、风骨不再的迷茫与叹息,却隐现出一个中国文人才有的深层次的悲苦,每每翻阅先生的文字,一种痛彻心扉的忧郁就会油然而生。失明前如此,失明后更是如此。
         
        我喜欢以文人自居,可能是收藏了几千册闲书,结交了几个文化圈里的朋友,平时又爱写点性情文字的缘故。然而我对文化的理解却多是从书本中移植过来的,一部翻烂的《秋雨散文》似乎可以证明,先生对我的影响,可说是无出其右了,单说这一篇《千年庭院》,也不知被我翻看了多少遍。
         
        明眼时读这些文字,好像可以放下身边的杂事,打点行装,随时跟随先生,在浩瀚无涯的天地间做一次忘我的畅游。领略秀美的名山大川;领会纯朴的人情风物;领受绵延的中华文化;领悟由眼睛到心灵的思想波澜。可是失明以后,这些设想都成了杳然不再的幻象,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都成了一种奢望。我问自己:你想到哪里去?你又能走出多远?别忘了你可是一个无法与世界对视的盲人!
         
        今年春天,我跟爱人回了一趟浙江老家,听书郎里就装了秋雨先生的作品。旅途困顿时,也就重新聆听了一遍。
         
        这篇洋洋万余言的大文化散文,以错落杂糅的笔法和饱含才情的语气,为我们讲述了湘江西岸这个年代久远的文化 教育 机构  岳麓书院从北宋兴建以来的历史沧桑,用写意的语言,细致地描摹了几位旷世文人的形象:北宋文化哲学宗师朱熹,教育家李式,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清代哲学大师王夫之,还有一班曾在岳麓书院游学过的清末名人:理财大师陶澍,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学者政治家曾国藩,外交家郭嵩焘等等。以渐行渐近的叙事口吻,把书院的诞生,兴盛,发展,衰败,传承,流变,重兴,做了一次删繁就简的全景式梳理。
         
        期间,还浓墨重彩地勾勒出几段引人遐思的典故:一场堪称千古绝唱的朱熹和张式的 朱张会讲 ;一个张式送别朱熹的为后人敬仰的 朱张渡 ;一个朱熹与弟子蔡元定绝别前通宵校对《参同器》的不眠的夜晚;一位后世思想家王阳明随口吟出的 缅思两夫子,此地得徘徊 的慨然长叹  
         
        让人诧异的是,这篇深入表里、审视中华文明的大文化散文,开篇却是在作者十年动乱、文化浩劫中的一次不经意的造访而生发的。这种无语的对话,似乎也彰显了作者内心极度的忧虑和困惑。
         
        读着读着,我不觉陷入到苦思冥想中,仿佛睁开了一双隐形的眼睛。我看见先生在岳麓书院半学斋与教学斋之间的漫步游走;我瞧见先生在文庙与御书楼之间的流连惆怅;我望见先生伫立在书院山门前凝视 唯楚有才,与斯为圣 对联时的庄重神情;我瞥见先生在爱晚亭廊檐下小憩时的茫然四顾  此时此地,那些隐遁在时间深处的文人雅士和历代先哲们,似乎正以平静而悠闲的姿态,出没在灰墙绿瓦与亭台楼宇间,讲述着一个亘古不变的教育为本的历史命题,论争着教育对于一个民族的极端重要性,剖析着这所千年庭院  也是世界最早的高等学府,独具东方神韵的民办官助的私学,所包涵的人文与人格精神,就在那一刹那,我这个陷于黑暗中的视障者,这个几乎被自己所鄙视的文人,也似乎受邀参与到了一场隔空对话的思想聚会中,被 幸福 感包围着,竟不知身在何时,又在何地了。
         
        数千年的文明与教化,仿佛就隐匿在这座庭院里,虽然时间消解了人的生命,但那些四海浪迹的智者文人们,那些青史留名的儒生学子们,不正是中华文明的承袭与传递者么?不正应和了秋雨先生的观点 教学  就是人类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世代递交 么?不也正显现出精神领域中博大与思辨的万千气象么?!一次倾心的阅读,竟然让我体会到了这样一种卓然不群的情境,在这一刻,我几乎能感受到秋雨先生那种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的悲悯,也能真正理解他徘徊在庭院深处,面对着前尘旧物时那一两声不经意的悠然长叹了。
         
        时光流逝,我失明已经十二年了, 生活 的空间并没有因眼力的适应而有所拓展,偶尔外出,也多半对耳边的风景不再理会。那些在别人眼中的桃红柳绿和良辰美景,在我也不过是些流年的回忆罢了,失掉了眼睛的观察,也就失掉了与世界对峙的勇气。我曾凭借从前的记忆,把自己熟悉的地点指给爱人,结果常常出错,不是旧貌换了新颜,就是老框架有了新格局,我居住的城市让我越来越感到陌生。
         
        听爱人说起,她的家乡临海有浙江第一古镇之称,我心里有些悲凉,那些风景名胜,对我这个熟视无睹的空想者有什么意义呢?然而在屋子里呆久了,思想会麻木,情绪会压抑,大脑也会僵化,这时候就更加向往外面那个自由自在的世界了。
         
        说到底,安于现状也好,足不出户也罢,对一个自囚心隅的视障者,都不是一个理想的借口。《千年庭院》告诉我们:古往今来,那些在山麓崖壁间执着攀登的人,为的是汲取知识的营养,修心养性,报效国家;那些在书院里昼夜苦读的人,为的是振翅腾飞,赈济天下。扪心自问:失明以后的我,是不是不敢直面眼前的世界,从而也演变成了一个从肉体到精神上的真正的盲人呢?上天拿走了我的眼睛,但没有阻止我体悟、观察、发现、感知、学习、进取、表达的能力,上天让我无法用眼睛完成的,最后又回归到心灵,一个在天地间执着前行的人,一颗在苦难与奋进中勇敢的心,他的身边到处都是触手可及的风景。
         
        我向往那座汇集了万千学子的千年庭院,向往如一般文人那样,手摇纸扇,闲坐在百泉轩或湘水校经堂里,感受微风的拂面,体会通古的心境。当我这样遥想时,爱人告诉我,浙江第一古镇临海到了,我的精神不觉一凛,竟想起秋雨先生在文中引述朱熹的一句诗来 胜游朝挽袂,妙语夜联床 ,感谢秋雨先生,他让我不再为视力的局限感到自卑,也不再对临海之行抱有遗憾,就让我聆听耳边的风景,在天地间用心经历一次美丽的神性的畅游吧。
         
        董玉明,笔名方程,男,69年生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