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0
收起左侧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6641
主题
55
精华
0
墨水
146

发表于 2022-2-21 20: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报告从拟稿、送审到批复,教研室主任、系(部)负责人、职能处室负责人再到院领导,都要“圈阅”一遍。这种“公文旅行”模式,效率十分低下,因为每位领导之间都是“串联模式”,只能一个看完了传给另一个再看。这一审批模式运转周期较长,一旦等待到决策完成,解决问题的机遇已经丧失。
并联式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是针对串联模式教学管理组织结构而言的。高职院校经过了前期创业阶段,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规模扩大阶段,各高职院校已进入提升教学质量内涵阶段。
图1是企业成长阶段分析图①。图中展示,企业经过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等一系列成长过程后,伴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必然要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此时,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环境,造成决策链过长、反应缓慢,多层级、层层汇报的串联式管理不再有效,官僚作风的显现,将阻碍事业的发展。为了不被淘汰,解决此问题的手段是实行组织扁平化。
扁平化组织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微软、联想等。因此,高职院校可借鉴企业成功的案例,在教学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上采用“并联式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并联式教学管理组织结构改变了原来增加管理层级的做法,转而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串联式组织结构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并联式组织结构。为此,高职院校可通过强化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管理,尤其要大胆授权系(部)进行二级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组织的精干高效。
并联式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建立后,其管理的模式也会发生变化。由于管理幅度增大,各管理层级之间需要建立高效的沟通模式。当代美国管理学家哈默和钱皮提出的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思想为这种管理模式提供了思路,通过业务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可以把传统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严格划分的组织界线变成相互连通的“接口”,接口的建立实现了系统管理的可操作性,改变行政级别的关系,以教学质量管理的某一项工作为结点,实现管理工作自动并联式链接,减少审批层次,提高工作效率,值得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建设借鉴和应用。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此做了相应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借助建立业务流程打破串联式的管理方式,明确组织界线和职责定义,以实现组织各级成员的沟通规范有效且可控,使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
同时,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规范高效的网络办公系统,推动文件传递处理速度大大加快,节约时间成本,使教学质量的管理要素之间随机通达,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二、教学质量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
为了强化系(部)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实体特性,强化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功能,强化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导向作用,按照教学管理的功能要求,根据全面质量管理和系统科学的观点,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系统应包括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信息反馈等四个子系统,如图2所示。
(一)教学质量管理决策子系统
该子系统由决策层、咨询层、信息层结构组成。学院领导、教务处管理人员及系管理人员构成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决策层,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并进行决策。
院系两级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构成咨询层,犹如“外脑”,对教学工作发挥宏观指导、决策论证、咨询作用,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也可下设各种分会,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材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实验实训指导委员会等,对各专门工作进行决策和咨询,重大的教学决策均应由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表决通过后报院长办公会议批准执行。各类教学管理机构、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评价中心等构成信息反馈网络,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教务处一般可作为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机构,积极牵头并指导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材与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实验实训指导委员会等各分委员会开展工作。
院级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分会的组成人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包括院内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主要处室的负责人和系领导、专职教师代表和兼职教师代表、院内专家和行业专家等组成。
系(部)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下属各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参照院级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构成。为了保障各种教学质量信息流的畅通,可设立院系两级教学信息员队伍等服务性机构,架设教学管理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指导学生选课,及时收集和处理学生反映的问题等。
(二)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子系统
该子系统由教务处及其所属职能科室、系(部)教学管理部门组成,是层层递进的决策执行机构。教务处及其所属职能科室是管理职能部门,代表教学工作决策中心执行学院层面的教学管理;系(部)主任及其办公室成员履行系(部)层面的教学管理职能;教研室是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具体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管理工作。
(三)教学质量监控子系统
该子系统由各级教学管理人员、院系两级督导委员会成员、教学信息员等组成。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对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验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实行动态性的监控、评价和反馈,基本实现由“末端检验或随机性检查”向“教学全过程监控与检查”转变。
(四)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反馈子系统
该子系统由教学队伍、教学信息中心、教学督导等为主体构成的院内经常性信息反馈网,以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主的社会人才质量需求信息反馈网,以国家教育管理组织(如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和社会评价机构(如ISO9000认证)进行的教育质量认证和信息反馈网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矫正,提供决策参考。
三、突出系(部)教学管理的主体性
多数高职院校原有的文化积淀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原有高度集中的内部一级管理体制曾在过去的办学过程中行之有效且取得良好效果。
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串联式一级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目前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要求,但苦于受原有思维模式和制度框架的束缚,加上前几年精力主要集中于规模扩张上,虽有不少高职院校在管理模式,特别是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上进行过探索和改革,但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需注意创新教学管理方法,构建和完善以系(部)为主体、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同时,尤其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各自的文化传统,而不是照搬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积极推动教学管理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实现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有机统一。
教务处作为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院长和分管副院长领导下,努力当好“作战参谋部”,侧重战略、宏观上的规划,以目标管理为主,做好宏观决策和调控,提高管理层次与效能,建立管理制度与约束机制,加强质量和效益监控,努力做好全院教学工作的指挥中心和协调中心。
为了实现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提升服务水平,教务处可设置相应的二级科室,教务处二级科室设置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管理重心下移。但各高职院校需结合自身的规模、地域及发展等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务处二级科室。
调查显示,全国第一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务处二级科室的设置情况不尽相同,但主要有以下职能: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研究、考试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教材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设置教务科、教学质量管理科、实验实习科三个职能科室来完成相应的管理任务。
系(部)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院有关规章制度,行使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教育管理等职能,管理使用本系(部)的人、财、物,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发挥系(部)在专业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逐步使系(部)建立起自我规范、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通过实施二级教学质量管理后,将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利益,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也由此而迸发出极大的能量。实施二级管理后,系(部)在规定的权责范围内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推进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材和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激发教职工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系(部)应建立起一支反映速度快、运行效率高的教学质量管理团队,根据并联式管理思想,尤其信息技术在管理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系(部)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应减少管理中的中间层次,告别串联式组织的那种多层级模式,系(部)可设立管理办公室作为质量管理及各种事务管理的平台,系(部)教学质量管理团队应该成为分工明确并更多地合作的精干团队,协调系(部)内的教学质量管理。当然,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在系(部)办公室下设二级科室等。
四、教学质量管理团队建设
当系(部)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利益时,系(部)还不能成为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只有当系(部)充分使用所拥有的权力和利益来开展教学质量管理时,才会充满活力,显现主体特征,其中,加强系(部)的教学质量管理团队建设尤其重要。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团队的素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以培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创建学习型团队
即在高职院校内部倡导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形式,定期向兄弟院校和专家学者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设一支学习型的管理人员团队。
(二)内部挂职式
各系(部)及其所属教研室定期选派教学人员到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等行政处室挂职锻炼学习,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体验教学管理过程、领悟质量管理内涵。
(三)内部派出式
内部派出式即选派教务处等行政处室的工作人员到系(部)从事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以便从较宽的视野身体力行地引导师生全员参加教学质量管理。
与之相似的内部轮岗式是指经过一定时间,各行政处室和系(部)的教学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岗位轮换,推动教学质量管理队伍不断学习,并始终以主人翁的意识创新地开展教学质量管理。
(四)外派挂职式
即学校选派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到有关重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如教务处)挂职学习,减少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摸索时间,也可选派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到政府机关挂职学习,及时了解政府和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或者选派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到行业一线挂职学习,及时了解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新要求。
实践证明,外派挂职式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体现“三方符合”,即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
与此同时,实践表明,上述四种培养方式推动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团队的规范化建设,使系(部)教学质量管理团队具备了一线调控能力,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管理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管理重心将会降低,形成学校宏观调控,系(部)分解调控,全方位良性互动,整体充满办学活力的良好局面。
教学质量管理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助于解决目前高职院校规模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即管理跟不上发展。它推动了教学质量管理团队的领导与管理能力提高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确立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和一套激发系(部)与教师自我发展、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教学质量管理环境设计。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组织建设关系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转变,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管理效率、发展速度、办学质量、建设效益和长远的竞争力。因此,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建设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注释]
①胡瑾卿.组织的扁平化[EB/OL].http://doc.mbalib.com/view/4d926d81 6a5cd0a
6c5de1231042f908d.html,2010-07-27.
[参考文献]
王德华,吕俊峰.基于BPR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