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0|回复: 0
收起左侧

让预习打开数学学习之门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604
主题
42
精华
0
墨水
116

发表于 2022-2-21 20: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预习是学生探入数学本质的首要环节,是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传统数学教学中一直都忽视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致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毫无准备,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与意识,为数学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预习指导;预习问题单;预习方法
预习是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体系和建构能力,自行解读教材,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提前预知性学习的一种方式。良好有效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先期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对课堂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中,预习已经不再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更在于通过预习的方式更好地促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一、开展预习指导课,模仿中形成预习习惯
预习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数学课程的预习更需要智慧与技巧。因此,在要求学生预习之初,教师应该利用专门的课时对学生的数学预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在课程内容上择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给予学生预习的方法。教师不妨转换角色,以一个学生姿态向全班学生展示预习过程、预习习惯及其预习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册《除法》一课,在对学生的预习提出新的要求时,教师可以开设预习指导课,让学生了解预习的要求与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投影,展示自我预习教材的内容,同时教师示范演示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圈画出来,并尝试着解答教材中的相关问题,引领学生从已经掌握的知识中生发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动力。
在预习指导课堂中,教师将课堂的角色地位进行循序渐进地转换,由起初的教师为主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师需要明确提出预习要求,在教师指导的促动下,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
二、实施预习问题单,遵循中锻造预习路径
所谓预习问题单,即教师在预习要求中将问题罗列在单子上,以便学生能够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高效有序地预习。预习问题单保证了学生的预习从有价值的预习问题开始,在适度解决相关问题之后,引领学生在出现的新问题中结束。整个过程在问题的引领下,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串联起来,引导着学生不断向即将学习的知识核心要点迈进,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引发新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认识平行线》一课前,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预习单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预习:①在现实生活中找出两条代表直线的事物(路灯、电线、电线杆等);②自主观察这些事物的排列存在着怎样的规律;③鼓励学会利用直尺画出与此类似的两条直线;④想象使用怎样的方式可以使得这两条直线更趋向于平行。
对于这个预习单,教师设计的问题合理科学,在学生预习教学中能达到预习效果。为此,教师设计预习问题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空泛,易操作
预习是一种特殊的作业,教师不能将其列为普通习题作业来完成。题海战术在预习中会因为机械地计算挫伤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预习核心问题,将预习中各个分散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以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
(二)不拔高,要适切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新授学习内容之前的预热,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前奏。因此,教师要明确认识,预习不是学校自习课,不能将预习任务和学校自习任务混为一谈,更不能将预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等同起来。过高的预习要求会严重影响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三)不生硬,有启发
没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毫无价值的死问题、硬问题。预习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运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预习单中的问题要能将问题的核心关键架构在思维的起点,以此启发学生尝试理解新知识,体验尝试的快乐。
三、恒定预习方法源,指引中完善预习内涵
我国传统古医自古就有“望闻问切”的四字诊断秘诀,这四字诊断诀照样可以在小学数学预习中尝试。“望”,即自主阅读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中极力洞察教材传递的信息,阅读教材的目录、课题、特殊字(不同颜色、是否加粗、是否有下划线等);“闻”,即思考,在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后,尝试思考在预习单中的问题,思考预习单中与教材中对应的问题;“问”,即提出问题或者见解,引发思维的律动,对预习单中的问题尝试提出不同见解或者做一下标记,等上新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解,再有不明之处需要提示;“切”,即尝试,运用已经更新的知识体系,常识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以上预习的基本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实现预习的高效性,然而教师必须强调:任何一次预习都要依据预习内容的个性化特点,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完成,一成不变的预习模式是不存在的,预习的基本模式会因为教学内容差异而有所调整。所以,如何让学生灵活使用预习策略,依据不同的内容遴选出最适切的预习方式,是提升学生预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下面三种具体预习措施是针对上文“望闻问切”预习模式的具体做法。
(一)在阅读中批注
在阅读教材时,从整体上感受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抓住其核心要点,对教材的重点处进行必要的圈画,以起到提示的作用,明确听讲时的方向。例如,在《除法》之《买文具》一课教学时,学生认真阅读教材66页,对“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的问题下面的计算式(图一),批注后的计算式(图二)。
(二)在反思中弥补
当在预习中发现新旧知识之间无法形成逻辑的有效链接时,就需要指导学生及时反思思维之链断裂在什么地方,及时弥补学习新知识需要必须储备的原有知识内容,以便为新教材的学习奠定基础。
针对上面的批注,教师引导学生《乘法》实际运用问题学习中遇到的“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的公式,反推到除法即“总价除以单价等于数量”。同样地,这样的公式还能推广到其他,比如:總路程、平均速度、行驶时间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关系。
(三)在动手中强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学生数学预习而言,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预习所得之余,尽量创设自我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知内容前后运作过程,牢固于心,才能真正将预习成果储备起来,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用计算器计算》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100页的内容,让学生在接受计算器相关组成硬件的部分识记相关的重要部位,并利用家长的计算器进行对照,摸准各个不同的计算器功能以及使用方法。接着利用自主出题的方式尝试解决一些大数目的计算,并利用笔算进行验证。如果有条件,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种类的计算器,熟悉各个计算器不同的编排方式,以不断适应不同情况下的使用。
总之,预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第一道程序,教师在加强引领和指导的前提下,解决了这难的开头,就能为之后的数学学习程序扫除障碍。只有这样,才能让预习成为数学学习走向成功的一块坚定的基石。
[参 考 文 献]
[1]林菡.做好课前功课 提升教学功效——小学数学课前指导提升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10).
[2]时进.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做好数学预习工作[J].陕西教育,2000(4).
[3]武文林.课前预习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J].素质教育,2012(7).
[4]王生福.培养小学生做好数学预习的习惯[J].新课程(教研版),2012(2).
(责任编辑:李雪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