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开始接触大部头的 小说 ,不再满足于作文选、《红蕾》《中学时光》之类的期刊,最钟爱于英雄演义小说。一本《瓦岗寨》,一本《水浒传》,贾家楼四十六友结义,梁山一百单八将,都是为一 义 字而慷慨,从羡慕匹马长枪,到崇拜呼朋结伴,学会了与人要坦荡相处。《隋唐演义》《童林传》等等这类演义小说,喜欢看、看了很多,并且还喜欢听评书,为听那25分钟的评书,不管寒冬酷暑,无论风雨兼程,中午都要从学校赶回家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听收音机,等听到 且听下回分解 ,也就正好吃饱。现在也常听着单田芳的独特嗓音做饭、吃饭,只不过从收音机变成了手机,也不用每天只有25分钟了,下载存盘想听多少听多少。初中时跟同学交流时,一致认为: 看电视连续剧不如看书,看书不如听评书。 书,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可以把自己想象为主人翁,可以满足英雄梦。听评书,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等老师,高超的艺术,精到的评点,为人之道的讲解,开启了没有想到的空间,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所以,乐在其中。
初中读《三国演义》那叫一个三番两次,同桌家里有《三国演义》,从小就耳熟能详 桃园三结义 ,很迫切的借来看起来。一开始就急急的想看到结义,错综复杂的 人物 搞不明白,看完关公过五关斩六将,越看越没劲了,就还给同学不看了。过了两三个星期,越琢磨越想再看,就又借了来,看完 汉丞相归天 ,就心灰意冷了,不想看又还给了同学。隔了好长时间,想看三国没有结束,总是底气不足,就又借了一次才看完。同学烦不烦没有表现出来,倒是他的《三国演义》快散伙了。但在一次又一次的不读,而回味后再读,好似牛的反刍过程,对《三国演义》的体会是很多的。前几年,看《麻辣三国》《水煮三国》以及听易中天老师的讲坛,脑子里记忆很清晰,一个个人物,一场场事件,如同看到过一样熟悉。看来读书和 教育 一样是慢的艺术,就好比树木,长得快的木质不坚成不了栋梁,经历过风霜雨雪,经历过日月精华的树木,才是最好的木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