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 六月芳菲尽,唯有同窗最久远。 炙热的六月末,应学妹之邀,回母校参加她的毕业典礼,看到满脸胶原蛋白的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欢呼雀跃着走向工作岗位,仿佛看到六年前的自己。
我是一名护士,听起来很酷,有点像《无间道》里面那句 台词 我是警察 。确切的说, 我曾经是一名护士 。犹记得去年趁外出培训时间回母校逛了逛,恰巧赶上5.12护士节,好闺蜜,也是现在的护理系导师邀请我参加护士节晚会。看到齐刷刷的白大褂,内心还是有超然的自豪感,曾经我也是其中一员,从实习生做起,用无数大夜、小夜践行南丁格尔的誓言。我想所有的护士姐妹大概都心有体会:彻夜抱过、抑或护理过得第一个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17、18岁的小姑娘,用专业的手法给新生儿喂奶粉,换尿不湿,熟练的像好几个孩子的妈。 护士 两个字,一共十笔画,护士和大众都有不同的看法。这份职业,意味着工作不止八小时;也意味着高薪;既有肉色丝袜与洁白护士服勾勒出的 优美 曲线;也有因为值夜班生物钟颠倒熬黄了脸色 ..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现在不做护士了,有的人戏谑的说道 她转行了 ,昔日的同事羡慕说我终于清闲了,也有人提醒过我 工资降了很多吧? 可是很少有人问过我,你因为什么不做护士了?因为一个又一个刻骨铭心的 故事 。一点一滴累积成我离开护士行业的动力。病人甲,30岁,因与妻子斗嘴一气之下喝下农药,送到我们医院时,七八岁的儿子也跟来了,孩子似乎吓傻了,语无伦次的一遍遍问我:阿姨,我爸爸还能活吗?阿姨,我爸爸还能活吗?我一边给病人洗胃,一边安慰幼小的孩子:没事儿,你别怕。孩子,你转过身去⋯⋯索性喝的不是剧毒农药,量并不多,病人活过来也没有留下后遗症。但是我忘不了那个夜晚孩子惊恐的眼神,我不知道 父亲 服毒在他幼小的心灵会留下怎样的痕迹。,会对他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我问主治医生,要不要建议他家长给孩子找个心理医生进行事后心理干预。主治医生反问我,你觉得可能吗?
家属乙,一边打工一边照顾精神错乱的丈夫十几年,一个瘦弱的女人,有着与她年龄不相符的皱纹,给丈夫看病还要忍受他的责骂,丈夫的行为可以理解,但是丈夫的姐姐们经常冲到病床前,也无端指责、辱骂弟媳伺候的不够周到,然而并没有真正伸出援手照顾自己的弟弟。我看到这个瘦弱的女人自己在床边抹泪。甚至 生活 都不给她哭泣发泄的机会,她手头有干不完的活,丈夫的脏衣服,她得洗啊,洗的不及时让姑姐看见了,又是一阵指责。
病人丙、丁、戊、己、庚⋯⋯我记不清看见多少毁三观、重伤心灵的事情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奶奶,每天走十几里路来医院输液,同事问她:你家里人呢?老奶奶委屈的说,哪里有人管啊,我还得给儿媳妇看孩子呢。孩子早晨上学早,儿媳妇起不来,送我家里让我给做饭。老奶奶是半年前摔断了腿,硬生生的在床上躺了半年,腿能下地了自己来输液。两个儿子都不肯管,半年间老人家每天的都是拖着病腿给自己熬一锅粥,从早喝到晚⋯⋯同事是个直性子,恶狠狠的跟我说,哪里有这样的的孩子,我去告她们。我和同事尽自己的努力给老人家送杯水,有时输液晚了就留她在医院里吃饭。等老人出院,我也想离开了。
有人说医院里最能看清社会百态,最能看出悲欢离合。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病人甲的孩子,他面对着服毒的父亲手足无措,只剩下巨大的惊恐。我何尝不是对一个又一个的社会黑暗面,却又束手无策?医者医身不医心,我们能治好病人身上的病症,却无法挖掉精神的毒瘤。
我曾经把自己的困惑跟老师交流:医院真的就只像我所看见的这样不近人情吗?老师对我说:你不过是放大了医院的黑暗面,有些真善美它也存在并且不在
少数,是你忽略了。如果内心足够强大,撑住了那就是 成功 ,你还能留在医院里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这些弱者。撑不住了就离开,时间久了你会越来越压抑,你会怀疑这个社会是否真实。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我具有小女子身上的一切通病:矫情,多愁善感,又脆弱。我还是选择离开了。
索性我现在工作的岗位,让我有机会,也有能力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在医院里,我也许只能帮助一个病人,十个病人。在乡镇,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我服务的是这片水土上的一方百姓。脱贫攻坚,我们为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我们开始 授人以渔 ,让贫困户真正有能力自己发展自己,让他们思想得到转变,从 要我脱贫 转为 我要脱贫 。我们牺牲周末和节假日,进行环保巡查,不只是因为有中央督察组过来督查。我们想留住碧水蓝天,让群众能呼吸没有霾的空气;每年麦收和秋收的那几天,也是我们精神最紧张的时刻,走到田间地头宣传秸秆禁烧,时刻揪心着天气变化,每一种个人的都紧绷着一条关心农户的弦 我并不是在鼓吹自己的工作有多高尚,只是在这个岗位工作半年了,越来越喜欢每天的工作状态,它引导我开始更多关注那些美的因子。有时候我就在想,我和我的同事,就像工蚁,每天忙忙碌碌,可能一天没有看到成效,一个月没有看到成效,但是我们长久的坚持了,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始终是朝向美好的方向不断前进。
也许燕尾帽并没有走远。
【作者简介】李媛,女,90后基层公务员一枚。愿余生与文字共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