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磊
乡村的太阳听着公鸡的打鸣,红晕着脸懒懒地爬出半山腰,大地的庄稼早已醒来多时,迎着晨曦忙着梳妆,一个个顶着露水、扭着腰肢、舒展着筋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晨起劳作的乡亲忙着收工回家,匆匆赶路的衣服打碎了露水,裤腿和脚底沾满了湿漉漉的泥土,道路上挂缀着斑斑的足印。这时候的乡村完全苏醒了,公鸡的鸣叫听不到了,摩托车、自行车声此起彼消,不时地听到有人高声招呼着: 逮面去 ,另一个洪亮的嗓门回应: 去逮面 ,大家说笑着一路向面馆走去。
不远处,炉火炎炎,炊烟袅袅,人声嘈杂,面馆前已排起长队,老少妇孺,三两成团,队伍有序前行。有两三个孩子领着小狗夹杂在队伍中,打闹、侃笑与叫卖声,高高、低低,撩动乡村 生活 的角落,正如大锅中细细的面条,长长、依依,牵动乡亲的朴实心田,那是 亲情 凝聚的地方,真挚、憨实、香甜。
乡村的小面馆几经变迁翻新,陪伴一代代村民长大,火炉、大锅、面板以及忙碌的人们,一切都是那个熟悉的味道。面板前,抻面师傅膀大腰圆,像一位大力士,挥舞着双臂,用力甩打面团,砰砰作响;一会又像伸缩拉弦的小提琴师,挥洒自如;一会又成为百变的魔术师,将手中面团梳理得绵细悠长,宛若少女的涓涓丝发,润滑清爽。面条因为摔打,变得更加筋斗;因为拉伸,而丝滑绵长;因为挥舞,空气中散发着淡淡面香。经过摔打、拉伸、梳理好的面条,立即投入大锅沸水中旺火烧煮,稍作搅动,待水沸腾后,加入一瓢凉水,来回沸腾三次,即可捞出。迅速扔入凉水里过面,面条内热外凉,香气瞬间凝聚而沉入面内,面条也由此变得柔软细腻、劲道丝滑,随即捞出倒入大盆中。一位老大妈早已等候多时,只见她将长长的面条徒手满满抓起,放入碗中,用手轻轻一转,在碗口一拧,一碗面条刚好装满,恰如一位随手泼墨的画师,任意挥动画笔,一切都恰如其分, 自然 、洒脱、尽然。
一旁保温桶内早已备好多样汤卤,主要有加吉鱼、大骨、扇贝、海蛎子、海胆、海虾、海肠等各类海鲜煲汤,所有的汤卤中均加入淀粉、姜汁、木耳、鸡蛋花、八角、花椒、青蒜、酱油等,最不可少的是适量淀粉和姜汁。所有原料精心配比,加水后举大火熬煮,待鱼熟汤浓,各味相融,再撇除浮沫,捞出八角和花椒,一锅面汤即成,突出清盈、爽滑、鲜美、香浓,独特的海鲜本身自带风味。陆陆续续来的乡亲三两人围坐在桌旁,每人手捧满满一大碗面条,浇入热气腾腾汤卤,禁不住鼻香口甜。每张桌上通常放着老醋、辣椒酱及各类免费的小凉菜,其中加入酱油精盐的细碎韭菜、香椿沫、疙瘩丝是最佳搭配,分别用小碟子盛放着。食用面条前,可根据自己口味随意调制,然后配上油条、茶叶蛋,面汤菜混融,色香味俱全,每碗面都是绝味,美不胜收。大家都乐呵呵、眯着眼睛,大口的咬食着、细细地咀嚼着、悠悠地吸吮着,恰如人间仙境、天外美味,安享、仙露、梦幻。
思绪也不由得飘向远方,蓬莱小面是民国时期,传人衣福堂在福山大面基础上改良创新,对面条的用料和做工极其精细考究,融入海边渔家生活习俗,并区别于福山大面而得名,后来在蓬莱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自此蓬莱小面遐迩闻名。
蓬莱小面是蓬莱人的生活必备,慕名而来的各地旅游客商络绎不绝,到蓬莱逛仙境,如果吃不上蓬莱小面实为 人生 憾事。蓬莱小面不仅仅是一种生活面食,它更成为一种文化融入当地居民的血脉中,其凝聚真挚纯朴、和谐安宁的乡邻亲情,展示蓬莱人们热爱生活、自由洒脱、豪放而不失细腻的浪漫情怀,散发着蓬莱独有的仙道仙人、仙山仙境的鲜美风味。
有道是:碧海仙境有仙味,蓬莱小面尽芳菲,细软丝滑鲜香浓,仙桃不与赛臻美。
作者简介
丛磊,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