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在 得到 专栏上订阅过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曾被他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与兴趣,以及他真知见灼的观点,和独特的视角折服。
先简单介绍一下吴军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知名人工智能、 自然 语言处理和网络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是当前谷歌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丰元创投。著有《智能时代》、《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大学之路》。
就这样一个身兼数职的人,却对摄影、交响乐、葡萄酒、奢侈品、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光人文都有较深的研究。你会把他和一个词语联系在一起,那就是 优秀是一种习惯。 一个精英者的身上往往贴着多重的标签和多维度的能力。一个简单的赞美不足以表达对他的崇拜和敬畏。
这本《态度》2018年11月份一经在得到发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第4次印刷,这样畅销的书籍,在我读过所有的书籍里不曾见过。
这本书一改往日的写作风格,而是站在一个 父亲 的角度,通过写给两个女儿四十封书信,表达一位父亲对于女儿的期望,以及在 人生 重要的节点,他的建议、观点和思想。
无论是对于上大学的大女儿梦华,还是上高中的小女儿梦馨,作为父亲他却都是站在朋友的角度,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项,不卑不吭,不居高临下,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了孩子更大的空间。在这样一位优秀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女儿更加优秀出色。
上次和战友聊天,知道她的女儿今年上大二,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她也有许多困惑。我和她聊了发生在我和儿子之间的许多事情,以及在家庭 教育 中,自己的无奈和焦虑。我知道她今天送我这本书的用意。其实无论是做事、做人、或者教育孩子,很多人一开始就输在态度上。我也正从这种迷茫中走出,重新正视自己,也正视孩子。
书中有一段撒切尔夫人的话,仔细读来受益匪浅: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改变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吴军老师加了一句, 注意你的态度,因为它能影响你的想法 。点出了本书的思想和 主题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是通过态度显现出来,即就是不说话早已经写在脸上。同时态度又反过来塑造我们,培养我们的习惯,最终我们潜移默化成为潜意识里自己想要的人。
今天分享吴军老师在和孩子沟通中的几点心得体会,结合自己和孩子的现状,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子女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而是上天给 父母 带来的最好的礼物,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尊重。而最糟糕的教育莫过于用上一代人落伍的想法教育这一代人,让他们去领导下一代。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家庭教育,不但错的离谱,而且欲速则不达。错误的教育方式,甚至深深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中国式的爱和给与,本质上是一种占有。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而这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孩子有责任按照父母想要的方式 生活 或者学习。就因为你是我的。
最要命的,我们不顾他们的感受,而是把父辈那种严父慈母式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棍棒出孝子,棍棒出人才。虽然言谈之中希望孩子胜过自己,却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打造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后代。有一天当孩子真的成为那个循规蹈矩的自己,其实才是一种真正的失败。
孩子是上天带我们的礼物,他们的基因是被优化的基因,他们的思想是最新的思想,他们眼中的世界也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父母仅仅给了孩子一个生命,却能享受孩子带给父母无法预知的未来和惊喜。爱他们,就要尊重他们,让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虽然子女和自己在基因上有传承关系,但是不要将自己这辈子没有实现的愿望转嫁给子女,特别是要求他们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感觉这句话,吴军老师就像是在说我。不仅仅是人,基因传承本来就是所有动物的天性,但传承总是发生突变,不会按照当初设计好的方式发展,那我们更没有理由要求我们的下一代按照我们的要求行事。
记得去年又一次和儿子有一段较为深入的对话。我总是要求他要努力,要上好学校,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义正言辞,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和退路。儿子怔怔的看着我说: 你就下了一个鸡蛋,你却期望有一天小鸡能飞上天。你觉得这可能吗?想让我飞起来,你至少也应该是一只天鹅或者燕子才行呀! 我顿时目瞪口呆。
我也是从那个时候,41岁后,才知道言传身教背后真正的意义。想要孩子更优秀,父母更应该开好头,带好路。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而父母自己躺在舒适区内指手画脚。
同一件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给与的建议常常是因人而异,因此没有绝对好的和不好的,只有适合不适合的。
这就体现了每一个人的独特性,每一个人都在变化之中,当初的性格或者行为方式,在环境改变以后,也会自然而然的改变。所谓水无常态,理无常理,人都是在变化之中,教育也一样。我们不能拿一个老套的过时的模板,要求现在的孩子。或者根据自己主观意志认为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而把一些东西强加到孩子身上,认为是为了孩子。
所以在教育孩子和与孩子的沟通中,作为父母更像是一个引路人。至于走哪条路,如何走,应该留给孩子自己选择和决断。
很多人有个偏颇的认识,总是认为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 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好 ,时不时会拿自家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较,而把学习好坏作为判定一个孩子有无出息的唯一标准。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压制了孩子的创造性。优秀的父母,总是给自己和孩子更多的选项。
沟通需要是双向的,很多时候,倾听孩子的想法比发表意见更重要。
其实完全可以把沟通当成投球手和接球手之间的关系,你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要求和意见,就像是那个在投球手和接球手手中来回穿梭的球。投球手把球抛出去,只有被接球手接住球,这个球才有效,才会得分,否则就会毫无意义。
所谓的有效沟通,就是你说出的话,对方只有信服后,愿意听,愿意接受,并且在接受后能通过不断的思考,把这种知识或者经验真正转化成自己想要的东西,那说话者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听话者只有接受,信服,并有所改变或者触动,也才是给说话者最好的反馈。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知识层次和理解难度的问题。每一个人看待问题,其实都带着个人的偏好。如果能倾听孩子的心声,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也许我们才能对照自己,能找出自己教育上的缺陷。沟通一定不是,你说了,你的任务就完成了。而是双方配合,协同完成的结果。
吴军老师的思想,我会在以后的笔记中继续分享,而教育孩子,也一定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结果。我们期望孩子 快乐 的成长,拥有一个更健康的体魄和思想,但别让那份爱,因为父母的过分贪婪,而成为孩子一生的负累和无法抹去的伤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