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最近看《三联 生活 周刊》很有感触。
10月的时候他们推出了一期杂志,是 改革开放40周年 的专刊。有时候不提醒还真没意识到,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的崛起之路已经走了40年了。
作为一名中文系出身的学子,我第一时间就翻到文学版块,看看这40年来中国文学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想到看了各位大名鼎鼎的作家的采访,印象最深的是《千古文人侠客梦》作者 陈平原教授的一番话。
他说他和其他受访者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并且顺利发展至今。每一次社会变革都像列车急转弯,中国在近几十年中连续转过了好几个弯,能够到达目前的一站是幸运的,可每一次转弯都要甩出去很多人。
陈平原呼吁: 也请记得那些在路上被甩出去的人。
看了这段文字或许很多人会不以为意,这不就是一个时代的幸运儿再普通不过的发言吗?有什么值得被关注的?但我脑海里却闪现出一句看似老套,却格外有分量的话: 运气是强者的谦辞 。
纵观这次报道采访的各行各业的领军 人物 ,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感谢了国家的政策和时代的变革,的确, 机遇 成为了铸造他们 成功 的基石,但与此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改革开放和 创业 红利在当年同样都是面对大众的,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柳传志、马化腾,而有些人却只能做陈平原嘴中 被甩出去的人 ?这其中的答案恐怕不是只有 机遇 和 运气 那么简单。
02
譬如关于韩少功的采访就打破了我以往的认识。
以前了解他,是在学现当代文学的时候,《爸爸爸》一部作品成就了他的写作道路。
出乎意料的是,听了他的口述我才知道,原来1988年他就结束了专业作家的身份,跑到当时的海南,成为中国第一批 文化产业试水者 。
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一切都很难。韩少功一批作家茫然地抱着稿子走在街上,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后来他突然意识到,市场经济,是没有市场会主动等你的,只有自己去创造未知。
所以当年那些挥斥方遒、拿笔杆子说话的文人,全都放下了架子,向商人、工人、农民、官员等一切行动者学习。
为了自办发行,韩少功派人去书商那里跟班瞟学,到火车站货场,找代运的书刊货包,一五一十地抄录收货地址。
编辑们也被派到街上,一人守一个书摊,掐着手表计数,看哪些书刊卖得快,看顾客的眼光停留在什么地方最多,看一本杂志在众多书刊密集排列时的 能见区块 在哪里
很难想象,一位当年有名的文人作家会选择放下身段,重新开始,去追赶时代经济的潮流,并且用商人的眼光和发展来谋求杂志社的生存。
但看过他的这段经历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他后来能抗住 拳头加枕头 的冲击,办的杂志在最好的时候能发行120万册。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名人表面的光鲜亮丽,他们背后默默无闻的努力却容易被忽视。
有句话说得好: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所有大众能见的光环和荣耀,都需要付出才能换来。
03
最近和表哥的一番谈心也让我颇有体会。
他是本科学历,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去了北京一家刚成立的公司当程序员。
按照表哥家人当年的话来说,他们公司的待遇挺好,福利也有,同事们都很友善,总之一句话,工作环境很不错。这也使得他成了我们这些小辈眼里 被幸运之神眷顾的人 。
结果最近我接到表哥的消息,他说他把工作辞了,而且是裸辞。现在从北京搬到广州。
我很惊讶,为什么表哥发展得那么好,还要换工作?结果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挺得意,但后来发现,出来混还是要拼实力。
他上大学的时候吊儿郎当的,现在学艺不精就暴露出问题了。
因为专业知识不扎实,写代码的水平有限,他经常需要别的同事帮忙;遇到公司交给他的项目老是出错,最后还得连累部门的同事跟他一起加班奋战。
老板虽然念及情谊没有开除他,但再也没有交给他重要的项目。慢慢地,自己被 边缘化 了。
表哥觉得长期这样下来也没意思,思考再三,决定辞职,从北京搬到广州,在一家学习机构先好好把当年落下来的东西补回去再说。
04
以前看过蔡康永的一番话: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很多时候,机会是有,但这时才发现,我们的能力往往配不上机会。到了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从身边溜走。
所谓 运气是强者的谦辞,命运是弱者的借口 ,要想不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并且获得一生成就,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办法,真的就是丰富自己的实力,努力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为了不让自己错过动心的人和事,还有 人生 旅途中那些美丽的风景,付出必要的时间与精力,是通往成功必不可少的一步。
-END-
作者简介:小光,一个热爱文字热爱创作的95后青年。希望能够以文会友,遇见更多美丽而有趣的灵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