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正月十五吃元宵的时候,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往事。
记得那时我上初中,元宵节的头一天晚上,爸爸买来了两袋元宵,说第二天早晨吃。我心里想,平时都是妈妈做饭,很辛苦,明天早晨,我要孝敬 父母 ,好好表现,煮元宵给大家吃。
第二天早晨六点多,平时赖床的我早早起来了。我麻利地接了一锅水,点着火,立刻把元宵倒进锅里煮了起来。我看父母那屋还没动静,很得意,想着要给他们一个惊喜。这时元宵汤有点变黏了,我怕糊锅,赶忙用勺子把锅里的元宵拱一拱。哪知汤越来越黏,胖乎乎的元宵越来越小,我就更加卖力地用饭勺在锅里挠。大约煮了十分钟,我感觉元宵应该能熟了,就关火,去叫爸妈,哥哥起来吃元宵。
大家一听非常高兴,很快都起来了,可到了厨房往锅里一看:圆圆的元宵几乎没找到几个,倒是一大锅汤像浆糊一样,还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泡呢!妈妈问我怎么做的,我把经过说了一遍。爸爸妈妈听了,哭笑不得地说: 煮元宵时一定要等水开了,元宵才能下锅。你用冷水煮,面都散了 。我记得当时爸爸,哥哥还挺捧场,象征性地盛了一碗。妈妈盛了满满一碗,一边大口吃着一边说: 养女儿真好,能帮妈妈做饭了!
父母没有责怪我,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与 幸福 。无论我和哥哥怎么惹祸,只要往爸爸妈妈怀里一扑,一搂住他们的脖子,甜甜地叫声 爸爸,妈妈 ,他们的火气就消了。那次元宵虽然没煮好,不过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很 开心 。暖暖的 亲情 ,父母、哥哥的爱,无私的庇护,给我带来了安全感。所以,现在每逢元宵节,我都会想起那次煮元宵的经历。还会想起爸爸,妈妈带我们看花灯、猜灯谜的趣事。
现在过元宵节,还是四口人围坐在桌前,不过物是人非,这四口人已变成我和妈妈、爱人和儿子了。爸爸离开了我,哥哥去了外地工作。没有想到,那段幸福的时光竟会这样短暂。想想将来,我的儿子也会离开父母,独立 生活 。人这一生中,每个阶段特有的幸福,是以后的生活无法替代的。拥有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去珍惜,甚至有时觉得父母爱唠叨,一旦失去,就永远的失去了。
中国人能够一直延续着一千多年来吃元宵的习俗,就是因为元宵圆圆的,象征一家人的日子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元宵年年吃,吃元宵的时候,人们 自然 会想起分别的亲人,在心中涌起 思念 之情。
有一年,我旅行时住在西双版纳的李大叔家。元宵节前一天,我看见李大叔正在盆里很费力的 滚元宵 ,觉得很意外。因为现在人们很少有自己在家做元宵的,而他平时又从不下厨房。他说自己是河北人,小时候在老家,元宵都是父母手工做的。他来西双版纳四十多年了,虽说老伴是傣族人,自己平时吃傣家饭早已习惯了,但是每到过节时,他就会想起小时候父母给孩子们 滚元宵 的情形,滚一滚福气就来了。他特别怀念家乡的味道,因此每年都亲自做。煮元宵的时候,我看他望着热气腾腾的锅出神,锅里升腾的缕缕蒸汽带着他的思绪:独在异乡为异客,他也许在想这么多年他乡生活的不易,也许在想妈妈做饭忙碌的身影,也许在想全家人围坐桌前欢笑的往事。那在锅里打着旋儿的元宵,甜蜜软糯,成为舌尖上难以忘却的团圆的味道,家的味道。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人都希望身边的亲人不要离我们远去。但这美好的愿望,很难实现。我常常想起宫崎骏的话: 人生 就是一列开往前方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以后的日子还得继续,过往的美好情愫早已根植于我们的内心。传统的饮食文化会让人不要迷失自我,多想想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作者简介:
闫学鸿:鞍山散文学会理事。喜欢做美食与家人分享,喜欢静静地读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