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我随着人潮走进二圣镇天坪山,白茫茫的一片梨花浮现在眼前,游客欢呼雀跃,梨花随风飘舞。我虽然前几年去过,但是再次欣赏,依然感到震撼,美景照单全收。每一朵花开,都饱含情感。
当花遇上 诗词 ,每一朵花开,都是春天。巴南的三月,漫山遍野都是花,只是我们选择看梨花而已。有的人喜欢全景式地看,有的喜欢站在高处或者楼顶上俯瞰,有的喜欢躺在地上仰视梨花拥抱春天,而我却与众不同,喜欢 特写式 地观看,总觉得,这样才不是敷衍,才有一种仪式感、亲近感。年轻的梨树早已按捺不住对春的渴望,梨花尽情绽放。我漫步梨花园,在一棵老梨树下驻足很久。一颗老树沉睡着,他不似乎知道春天已经来了。就像一个垂暮老人,闭着眼睛在轮椅上晒太阳,并不奢望他如孩童一般欢笑。这棵老梨树,承受着路人的喧嚣,和百年孤独。经历风雨的撕扯,风华殆尽,蓦然回首,碎了一地芳华。在每一个春天,它却依然有,长出新绿的冲动。老树的树枝如老人干瘦的手指,高高伸着,刺向天空。树枝上有零星几多小梨花,就像手指上戴的戒指。树皮还有一点生机,或许隔几天还有几朵花开。我依然期待枯木逢春,老树发新芽,满树梨花开。树下,绿草簇拥着,昭示着生命的顽强。浩渺宇宙,每一个生命都微不足道,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我从不藐视那些微小的事物,我只藐视那些遮蔽我视线的庞然大物。天坪山上,视野开阔,并无遮挡,心变得宽广起来,春暖花开,一缕缕阳光进来,春在心中漫游,一切都欣欣然。
当花遇上诗词,每一朵花开,都是乡愁。李白在《宣城见杜鹃花》诗中写道: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初读此诗,有些断章取义,总认为李白有远见,居然早就知道 三巴 一说,是 巴心巴肠巴南人 ,还是 巴人巴艺巴山村 。其实,都不是,我只是作为巴南人,作为一个曾在二圣镇挂职三个月的有心人, 自然 对二圣镇天坪山和巴山村情有独钟,总有些朝着 巴 边靠。李白此诗的末句用 三春三月 点名时令, 忆三巴 三字,则突显了思乡的 主题 ,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 诗人 的断肠之痛融为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二圣天坪山的杜鹃花并不多,只是万亩梨花中的 一点红 ,杜鹃花被梨花笼罩着。李白的诗同样笼罩着一个异乡人,一同看梨花的李姐,有些沉默寡言,来渝工作几年,少于回远在他乡的 故乡 ,春节也未曾回去,老家的梨花是否也如天坪山的梨花肆意绽放?是否也会游人如织,争相留下 快乐 的身影?
当花遇上诗词,每一朵花开,都是 思念 。在我们的眼前,虽然杜鹃花不是主角,但成千上万亩梨花绝对让你惊叹神奇。没有大诗人李白一般的愁绪,但睹物思人,让我忆起英年早逝的一位朋友: 桃花如雨,李花如雨,梨花如雨,你的生命正在三月的阳光里绽放,忽然,飘零如雨。又在天坪山,那排盛开的梨树前,欢声笑语,如同三年之前在耳畔响起,是妻子在呼你,是儿子在唤你,是朋友在喊你,你清脆地按响快门,然后转身,定格了一脸惬意。你把阳光、春风和二圣的梨花,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你把无尽的思念,留在了每一个花期。 这首《花期》,正可以表达我的此情此景。春到巴南,遇见花开遇见你。再次到天坪山梨园,千树万树梨花正盛开,在这里,我遇见了你,遇见了故人,遇见了朋友,感谢梨花,让我有了复习情感的机会。清明节将至,让飘飞的梨花带去对友人的一份祭奠和思念。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 看得几清明。 苏轼这首《东栏梨花》,更增加了几多惆怅,几多悲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原本花没有错,但是,一旦赋予了情感,花飞花落,就成了人们感目伤怀的诱因。
我们愿意,在看到欢笑的同时,还有乡愁,和我们的思念,这样的春天,这样的遇见,才会更完美,更饱满。
作者简介
杨超,重庆市巴南区巴南日报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