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常想,假如我没有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我的 人生 会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在第一次来到这个古老小镇教书的时候,我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汽车穿过古旧的桥/临江而建的旧房子/艰难诉说着/夕阳西去、江水东去的/那些摇橹晚渔、对火不眠的往事/我们都是外乡人/四面洁白的房子/中央独立着我们的行李箱/还有一个独立着的自己/洁白的灯光下/拉出一条模糊的影/在对面墙上/相对无言。
小镇古旧的风物,让第一次到来的我惆怅不已。在给校长的自我介绍信当中,我表达了这种惆怅。第一天开学,我到各个教室走了一圈。在楼梯尽头,校长在等我。没有让你当班主任,真是太可惜了,他说。我没有感到可惜。前一天我读到一句话 不忘来时路,安住当下心 。人总不免漂泊。身体永远不知道要去往何处,它总要为衣食去奔波。《圣经·马太福音》里面说,勿虑衣食,这生命本身不就够神圣的吗?
脚下的路永远走不完,但要安住现下的路。禅宗说,行住坐卧皆是禅。我们所谓的理想,所谓的追求,其实不就是为了体验生命本身的价值么?一路的披星戴月,你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你不可能说,脚下的每一步都不是你想要走的。
小时候,母亲和我们姐弟几个谈理想。我姐姐说,她长大以后要成为 小说 家。我说,我要成为大说家。仿佛这就比我姐姐高了一个等级。我那时不懂什么是小说。然而,我不知道是否从那时开始,文学的根就在我心深深种下了。以至于刚刚读一年级,还没有认识几个字的我,就要 父亲 带我去书店买书。我要求买一本《格林童话》,销售员说,《格林童话》太好卖了,已经没有了。她向我推荐《安徒生童话 故事 》。我不喜欢这个我从来不认识的安徒生,我只喜欢格林兄弟。怀着失望的 心情 ,我把一本《安徒生童话故事》带回了家。
凭着一个一年级学生仅认识的几个字,我把一本几万字的《安徒生童话故事》读完了。那本书,没有一张插图。我没有看电视,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我就开始读书。凭着想象,我大概知道安徒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颗黄豆被一个小孩吃进肚子里了,经过在小孩肚子里的惊恐和折磨后,黄豆没有被消化。从小孩肚子里出来后,那颗黄豆长成了一棵豆苗。故事没有多少吸引人之处。从此我认为,安徒生是一个并不高明的作家。即使后来三年级的时候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它仍然没有吸引到我。我喜欢格林童话里紧张热烈的故事。
这就是我仅仅读过的安徒生的两篇故事。大学的时候,我在图书馆找到了厚厚的一本《格林童话》,试图完成我幼时一直没有完成的心愿。此时的我,却对《格林童话》失去了热烈。我终于体会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凉。我终于在此时承认安徒生是文学大师。
安徒生讲述的人生悲凉,讲述的命运的坎坷和坚持,那时的我无法体会。但是在接下来的十来年里面,它却用人生的曲折慢慢向我解释。
我仍然无法忘怀大三某天的傍晚,我在校道徘徊的情景。又大又圆的月亮低垂,黄昏暗淡,稀疏的车辆偶尔传来划破宁静的声音。我一个人在已经放假的,空荡的 校园 里想,我想,我究竟要去哪里?我想,我是否要成为一名教师,还是其他?
高考完成之前,我从没有想过我要选择什么职业。高考分数出来之后,选专业这个问题忽然摆在了我的面前。我想过去当一名地质学家,想过去当一名考古学家,想过去做翻译。但我知道,我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我都无法摆脱文学所深深印在我骨头的记痕。痛苦思考了很多天后没有结果,在最后的一刻,我还是选了文学。
文学可能不能给将来的我带来任何的报酬,选择这条道路可能让我以后穷困潦倒。我想,这一切不能选择的,自有命运做安排。在此前一刻,母亲下达命令,如果我选择文学,就一定要选择师范。在大学里面,我果然不是一个出色的写家。这验证了母亲的话,文学会让我途穷。
我每天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晚上图书室闭馆播放班得瑞《初雪》,男低音提示说 各位读者,请把书放回原位,带好你的个 人物 品,图书馆已到了闭馆时间,欢迎你明天再来 。为了多听几次这音乐和提示,我每次都徘徊好几圈才走。
我终于在大三的时候写出了能在众多佼佼者前,作为优秀范文朗诵的文章。那时候,我写到:
但我知道我已经离那座小桥很远。在人间,我走得很远,迈着整齐的脚步,走在丛林一样茂密的脚阵里,却总是莫名地流泪。我想,我下半生就开始挖那座小桥,总能挖出些坚硬的东西。
即使我能在所钦佩的老师和同学面前朗诵这些文字,我依然带着泪。
从山间清溪带出来的懵懂,到了大一点的流溪河的洗刷,最后流入了浑浊的珠江。我的身上带了尘污。人世的滚荡,越加让我无法忘怀村庄的宁静。我无法抛却那个在黄色电灯下读《安徒生童话故事》的我。在这空荡的寒假的校园,在这安静的黄昏,我在想,我该何去何从。(待续)
作者:木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