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方明元
哪个村落碧水环绕、小桥流水、树绿花红,是村落的摇蓝?哪个村落祠堂、民居、庙宇、里巷、古井、围墙等古建筑错落有致,布局有道,是村落的灵魂?哪个村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学风浓厚、人才辈出,是村落的招牌?阳春三月的一天,我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明清古村落采风的时候,我寻找到了答案,在这片古老而祥和的土地上行走,底蕴厚重的广府文化之风扑面而来,令我陶醉,我好像畅饮香醇的美酒沉醉不起。虽是一个多小时的走马观花,可我意犹未尽,留连忘还,产生了浓浓的眷恋之情。
我刚步入南社明清古村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水塘,里面盛开着一朵朵睡莲,五彩缤纷,肥腻柔美,神志安祥,好似臃容华丽的杨贵妃出浴一般。水塘对面的石拦杆边上,到处都是高大的榕树和依依的垂柳。每颗搈树都很华美,尤其是水塘边上的那颗老榕树,要十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粗大的树冠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盘根错节,树藤深深地扎根于泥土之中。被风雨和岁月荡涤的树干,褶皱错落,如同一部厚厚的天书,记载着南社明清古村落530多年的历史沧桑,是南社明清古村落的风水宝树。
我在石板铺就的古街上漫步,二百多座祠堂、民居、庙宇等古建筑随处可见,在八百多年风雨摇曳的历史长河中,努力支撑着尽善尽美的传统文化和古老的文明,成为南社明清古村落一道靓丽的风景。据当地人说在南宋末年,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的稀良之子谢尚仁因战乱南迁,几经周折,相中了南社的风水宝地,于是大兴土木,安家于此,揭开了南社明清古村落八百多年的历史纪元。在二百多间古建筑中,以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春家庙、资政弟、关弟庙等保存完好。对于从事建筑业四十年的我来说,对古建筑往往情有独钟,注意观察。南社明清古村落建筑群的房屋,多为砖木结构,红砖绿瓦,翘角飞檐,流光溢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缕空、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传统文化的深邃。每座祠堂都设有天井,利于通风透气,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特点。厅堂、廓顶、廓房、屏风、窗栅都布满木雕,刀功细腻,尽显岭南艺术特点。当我走进谢家大宗祠的时候,发现院子三进三开,宅深径幽,院中套院,如入迷宫一般,祠堂屋顶极具民俗风格的彩瓷,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 人物 造型,呼之欲出,千姿百态,风光与辉煌都静静镌刻在雕梁画栋里。在长长的案台上,我注视着一排谢氏祖先的牌位,沉浸在遐想之中。谢氏大宗祠已有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自南宋至今已繁衍了二十八代,子孙逾八千多人,其中谢氏先后出了十多个进士举人,是广东省有名的进士村,实为汉族罕见。祠堂中陈列的谢家书字以及介绍族中获取功名的情况,极为珍贵。祠堂与《家谱》、《家训》、《家书》等传统家庭文化,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中华儿女的天然禀性。祠堂是一个姓氏的血脉谱系,是一个家族史的系统整理。经常到祠堂蔡祖,可以传承世系、支派繁衍、名贤俊杰的典章文献。透过祠堂,可以看到变幻的历史风云,跌岩的人世沧桑,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当我一步三回首离开南社古村落时,感慨良多。八百多年弹指一挥间,南社明清古村落在时世变迁中能够把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下来,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感悟和震撼,把一个人类与 自然 、环境与发展的沉重命题留给了后人。南社明清古村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再也不是偏居一隅的安祥之地,她在躁动,吸引着入方游客。昔日崇尚读书习文科考进士举人辈出的古村落,淡出了那份书香之气,多了几分商贾的灵性。人们精心地设计着自己的 生活 ,借助祖宗留下的丰厚遗产,经营着精彩 人生 。我殷切地希望南社明清古村落后人传承先祖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智慧,呵护好古村落,发展好古村落,让这颗岭南地区古村落的璀璨明珠,更加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走进南社明清。古村落,便穿越八百多年的历史风云。它的一祠一庙,沐浴着历史的光辉;它的一砖一瓦,留存着历史的印记;它的一街一巷,徘徊着历史的吟诵。
【作者简介】方明元,原籍江苏省沭阳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