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蚌埠站计算机联锁改造通信系统设备搬迁,从通信的影响范围,既有通信设备情况、设计方案、实施准备、过渡接入,注意事项等一系列内容对通信系统的搬迁及开通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 蚌埠站 通信 搬迁 一、概述
由于新建铁路合肥至蚌埠客运专线蚌埠站6502改微机联锁,引起运转室搬迁工程,根据要求,蚌埠站既有信号楼2楼运转室主值班、副值班、南信号、北信号数调前台搬至3楼,2楼运转室站调、货调搬至3楼车号室内;2楼运转室无线列调系统搬至1楼既有通信机械室;给信号专业提供2个2M的CTC通道及微机监测通道。
二、本次信号改造涉及到既有通信设备情况
数字调度系统:佳讯FH98前端操作台6台(键控式操作台,6台40键,相应的无源盒),每个前端操作台都需配有相应的应急电话,语音录音仪利旧(位于既有通信机械室,重新布放天馈线,无线控制盒等设备)。无线列调系统:既有TGZ450A-II南京泰通产近端机、TW-43型车站电台(控制盒12芯电缆)、调度命令转接器WZJZ(上海通信工厂生产)、控制盒、车次号解码器、DMIS数据接收解码器。
三、设计方案
3.1 通信线路
一楼通信机械室至三楼新运转室内需敷设6根10对电缆至新设的操作前台,6根2×1.5m㎡电源线至前台接线柜。
1根100对电缆到分线盒,接应急电话、自动电话。12芯电缆接无线控制盒。2跟7芯屏蔽线接车次号及调度命令设备。1根馈线接车站电台,1根馈线接车次号。
3.2 信号TDCS、微机监测等通道
TDCS:2M线,分别接曹老集DMIS(1、2线),曹山DMIS(3、4线),沪蚌DMIS迂回(5、6线),姜桥TDCS(7、8线)。微机监测:2M线,分别接曹老集微机监测(1、2线),下行微机(3、4线),微监迂回(5、6线),以上线对接的DDF端子板见下表。
DDF子架端子分配表
1排12345678
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沪蚌DMIS迂回(5、6线)曹山DMIS(3、4线)其他业务姜桥TDCS(7、8)
910111213141516
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
2排12345678
其他业务下行微监(3、4线)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
910111213141516
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
3排12345678
其他业务其他业务曹老集DMIS(1、2线)其他业务微监迂回(5、6线)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
910111213141516
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曹老集微监(1、2线)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其他业务
注:本DDF盘面端子表中粗黑字为本次三楼新信号机械室内信号业务使用端口。
3.3 通信设备
在搬迁到三楼运转室内新设6台操作前台(佳讯飞鸿40键)。新设6部应急电话、2部自动电话(可根据运转室工作人员的需求增减)。迁移既有二楼运转室录音监控设备至三楼运转室。在一楼通信机械室新设车站电台、近端机、车次号及调度命令设备,对二楼运转室既有以上设备进行倒换连接。新设远端机光模块。新设5个(长35cm,高75cm,宽40cm,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线缆机柜,其中4个机柜摆放于三楼新设运转室,摆放方式按既有二楼运转室摆放方式。1个摆放在车号室。
3.4 设计方案系统图
四、实施准备方案
1、敷设三楼至一楼通信机械室设备线缆,缆型如下:数字调度系统:从一楼通信机械室至三楼运转室敷设4根10×2×0.5电缆、车号室2根10×2×0.5电缆、1根100×2×0.5电缆。2、无线列调系统:从一楼通信机械室至三楼运转室敷设1根12芯电缆、从既有信号楼顶铁塔敷设2根1/2馈线至通信机械室,各安装1副天线。从一楼通信机械室至三楼信号机械室敷设2根7芯屏蔽线(通信侧RS232口,信号侧直接卡线)3、信号通道:从通信机房布放8芯2M线2根(8*2M)至DDF架上。
五、过渡接入实施步骤
1、一楼通信机械室至三楼运转室线缆敷设。根据既有线施工程序做好施工前的安全防护、施工工具、人员的安排准备工作及申请作业点的登记,向车站确认作业点,允许进入施工后,安排人员开始敷设;
2、设备调试。缆线敷设到位之后,数调系统前台在通信段配合下与网管联系进行复接调试。
3、无线列调系统利用天窗点进行调试及试呼叫业务。
六、结束语
蚌埠站作为京沪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信号专业的改造,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通信系统的顺利实施,保障了信号的通道需求及通信本身业务的需求,有力的保证了蚌埠站的顺利实施。
参 考 文 献
[1] 铁道部通信信号总公司.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通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 铁道部运输局.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 铁科技[2007]61号《铁路200~250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7.
[4]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