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及国际金融、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的不振外需与各种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等矛盾和问题的国内国际背景下,我国不能长期依赖外贸出口支撑经济增长,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区域内的功能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推进及制造、航运、贸易与金融、会展、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加快。
第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全球化仍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虽然全球经济复苏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成为推进世界经济新增长、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是以绿色低碳、技术密集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全球要素配置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由发达经济体的众多跨国公司来主导。我国上海自由贸易园区的建立正是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变化。
第四,对全球化经济治理新格局的主动顺应。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正在形成新的全球化经济治理格局,大幅度调整全球投资、贸易、金融治理结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由贸易谈判正如火如荼,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标准推向更高,对权益保护、公平竞争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更加强调。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就是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通过对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先行试验,积累参与多边、双边、区域合作经验,有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及开展相关谈判。
新加坡模式借鉴
2012年新加坡贸易总额为8020亿美元,比上年增1.1%。新加坡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达3160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7%。新加坡港的船舶总进出港吨位达到22.5亿吨,比上年增6.1%。
第一,自由港。自由港不仅意味着没有进口关税及其他非关税壁垒,还包含其他的配套设施诸如医疗、保险、银行、物流、仓储、货运代理、燃料销售等的通达性。英国人莱弗士于1819年登陆新加坡,凭其地理优势位置设立了货物码头,把新加坡变成一个完全自由港,免征进出口货物关税,外国商船自由进出海港。新加坡于1959年独立,之后开始工业化,出于保护本国工业的目的,新加坡转成有限自由港,但为了保持海港的活力,把应征关税的商品项目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其关税税率也比邻近港口低。如1960年新加坡仅仅对烟、酒、汽油、肥皂及清洁剂征税。即便是关税保护的高峰期的1969年,也就对19.9%的进口商品征税。随着新加坡向发展出口工业转变,于1973年开始逐步解除对一些商品进口征税。像20世纪80年代,就取消对232种进口消费品的关税。同时简化了关税分类方法。如由1983年的5700种缩减为现今的2600种商品分类。当前新加坡仅对车辆、石油产品、烟草、酒类四大类商品征税,征税比例不到10%。新加坡对进口的应税、非应税货物征收7%消费税。在外汇管制方面,新加坡于1968年开始逐渐放宽,在1978年6月1日取消了外汇管制。
第二,税收优惠。作为世界上税负最低、税制简易国家之一的新加坡,2008年在全球178个国家中交税简易度新加坡仅次于马尔代夫排名第二。其企业所得税税率、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对进口产品征收增值税税率分别为17%、20%、7%,而上海分别依次高达25%、45%、17%。如新加坡于2001年6月推出的全球贸易商计划,对政府批准的“国际贸易商”给予5-10年的税率为5%或1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新加坡签署的投资保证协议和避免双重课税协定分别为30个和50个,使选择在新加坡进行跨国业务的总部公司,享受税务优惠。在最少税务国家排名榜上新加坡位列前10名。公司每年平均只需办理5项税务,处理税务工作仅需花49个小时。新加坡为吸引航运企业集聚也推出了诸多特殊优惠政策,如船舶注册登记制度、国际船运企业优惠、新加坡海事金融优惠计划、核准船务物流企业计划、核准国际船务企业计划等。
第三,高效的物流体系。港口网PortNet、贸易网TradeNet和码头作业系统构筑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平台。1984年开始推出的港口网PortNet连接相关卡车运输业和货主集装箱中转站、船舶公司或其代理行、政府职能部门等,使港口用户获得集装箱实时跟踪、起重机布置、指定泊位、预订舱位、货物在港所处的状态、舱位安排、船只进出港等信息。为减少客户提交单据后的等待时间,每天24小时服务。1986年新加坡宣布国家贸易网络开发计划,大力开发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1989年建设的贸易网TradeNet,为世界上首次用于贸易文件综合处理的全国性EDI网络。EDI技术是数据处理、结算通关、国际贸易等的最佳通道。TradeNet连接着新加坡税务、海关等35个政府部门,形成为企业服务的单一窗口,是新加坡具备自由港最佳国际竞争力、监管高效化、贸易便利化的集中表现。通过贸易网可进行与转口、出口、进口贸易有关的管制、许可、审核、申报、申请等所有手续。通过系统之后,企业和贸易商递交的文件数量从3-35件降为1件,费用从6-12美元降到2美元,参与通关处理的人员从134人降到1人,通关处理时间从2-7天缩为10秒钟以内。
持续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广泛应用先进技术使新加坡始终保持竞争力。2012年某项计划在2020年完工的扩建项目花费28.5亿美元,项目完成后新加坡集装箱年处理能力由目前的3500万标箱上升到5000万标箱,能够提供由原来的16米深到18米的最深泊位来容纳更大的集装箱船舶。
新加坡物流从货物跟踪、通关、运输等各方面效率都比较高,新加坡物流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效。码头作业系统是管理、规划和整合货柜码头所有的货柜作业,借助全程自动化无纸作业,集装箱通过港区大门通道仅需25秒。一艘3000个标箱的货船,周转时间仅6小时。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自由贸易区是货物、资金、人员自由进出的某一特定区间。从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的分析可以获得几点启示:一是建立完善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坚持自由企业制度与一系列自由经济政策, 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 “看得见的手”很少用到。营造自由竞争、自由进出、自由经营、自由投资、自由通航、自由外汇、自由贸易的亲商环境。二是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所需要的软硬件。软件指提供咨询服务、培训劳工、普及教育等等,硬件指兴建通讯设施、道路、机场、码头等。三是重视经济立法。真正的自由、公平竞争的实现,需要制度来保障。经济立法构成了市场上完善的自由竞争的规则,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法律保障。上海自贸区的成功需要制度红利,而不是政策红利。这就意味一切的着力点都指向深化改革,在深化改革中破解当前的瓶颈难题。
第一,在金融领域方面。加快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在利率的充分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下完全自由兑换、金融机构的创新及人民币海外进一步拓展清算和结算上积极改革。并就由此产生的法律冲突,对《外资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基本法律进行修改。
第二,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提高物流服务能力,提升航运集疏运效率,完善航运服务体系,创新航运服务功能,探索航运政策突破,有条件实施外贸进出口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推动邮轮产业发展,增强航空枢纽辐射能力。
第三,在综合监管和执法方面。为了给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综合监管和执法部门要转变职能,实现由货物管理到企业管理的转变,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着力于建立高效综合监管的信息。对入驻企业建立底账,内容包括企业的自然情况、整个经营活动情况;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失信要受到惩罚,诚信要受到激励。像海关通过分类监管,对达到A类企业可享受绿色通道。如跟上海、国家的信用平台对接;综合执法。十几个委办局的事在一个监管局就可以解决。
第四,在贸易的开放度方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贸易模式,搭建保税期货交易、期货交易、离岸贸易及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实行备案制,实现境外投资便利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