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1|回复: 0
收起左侧

浅谈湘西地貌与建筑渊源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6078
主题
46
精华
0
墨水
128

发表于 2022-1-12 18: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湘西地理与村落渊源——湖南地域建筑文化结课论文

摘要:

巫楚之乡,山鬼故家的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境内山川相缪,被山戴河。因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丰富多元的民族集聚成分,湘西自古便形成了异于中原的独道文化:神秘惊艳的巫蛊之风,瑰玮繁复的氏族图腾,甚至村落建筑的选址与兴建,都有着中原世俗里看不到的风貌特色。

关键词:地理、环境、村落,

正文:

一、村落缘起

对于地处多山川河溪的湘西,不易受到冲击的河流河湾与河流交叉处同跌宕山势中的缓坡与场坝一样珍贵。旧时,村落在选址首先考虑生产生活的需要,要靠近田土,或便于捕鱼狩猎,并且水源柴草充沛;而后,兼顾自然的地势中是否能有便利的交通,以便手工业产品及商品的流通交换。于是,在经过种种条件的筛选后,在苍莽山岭中能满足人类生存定居的地方并不多,加之长期以来湘西保持着的乡土社会性质,最后村落成为同姓同宗的共同体,而向外逐渐发散。

二、村落形态

平行于河,沿向阳坡地跌落或孤居山顶是三种最主要的村落形态。

一)、沿河而居

因为穿行山峦的河流众多,湘西也有为数众多的村镇是沿着江河伸展开来的。选址于河流的河湾处或交叉处使得村落的防洪得到保障,同时河流也成为了村落的生命线。平行于河,在村落内部常形成一条内向型的街道,村民的生活与这条有着现代广场作用的街密不可分:交易买卖、交往游宜、婚丧宴请都在这里进行,时至金秋,此处甚至将成为晾晒谷物的场地。

说到泽水而居,沿河营建的村落,就不得不提凤凰县沱江镇。沱江镇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北门有长条青石阶逐级

跌落至江岸,一条古梁桥,划破沱江,将两岸联系贯通。在弯曲的沿河小径上,分设几座关门,关门造型质朴厚重,对景线起到引导和限定段落的作用。再往东行,沱江的转弯处,在一群吊脚楼中耸立一座三层重檐的八角遐昌阁。若驻足在桥梁中段向东眺望,八角楼便是河轴的底景。

渲染到极致的宁静气氛,完全融合入自然的人居环境,这一切都是没有建筑师的杰作,历代的先民们依靠对自然环境解读与适应,创造出了这一方山水,可谓城在景中,景即是城。

而花垣县的茶桐镇也是湘西众多滨水村落中的一抹亮色。茶桐镇毗邻酉水,这条历史上知名的河流为小镇带来了生机。茶桐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蛇,沿山蜿蜒;临水的一面分设码头,星星点点;主街商铺繁华,前为市集,后有码头,出挑的吊脚楼玲珑轻盈,高升的马头墙巍峨挺立,两相呼应,趣味盈然。

二)、傍山而居

顺应山势,背面群山环抱,前面视野开阔,左右有山为屏,渐次蜿蜒而下也是湘西村落的另一种布局方式。村落中一条主街或在垂直于等高线的同时串联起与之垂直的叠层小路,或层层叠叠的盘绕而下,联系起山顶的林区与山脚的耕地。不同标高上或有小巧玲珑的独院,或有开阔空旷的晒场。昔日街市繁华,石阶蜿蜒,两侧店铺鳞次栉比,每逢赶场,人们背着竹篓,头缠包布,摩肩接踵,人头攒动,自远处眺望,街道似在天上云端,得称天

街。

天街跌落五里,滑入酉水之中,这是酉水河畔最独特、最瑰丽的王村镇风景。王村镇因其一条垂直于等高线的主街惊艳世人,街道傍山做屋,重重叠叠。“石级步上九重天,叶舟穿梭银河边,千户相依醉石上,繁衍生息度时光”,前人曾这般书诗赞美小村的旖旎景色与清苦的人民。

不同与天街布局,列比洞村中几排平行于等高线布置的房屋整齐有序,村落街道穿行其中。由于民间建房听命于风水先生的方位测定,在整体方向一致的前提下,村中每户人家又出现不同程度的转角,于是房屋排列在规整的格局中而不失灵动活泼,且屋舍多为吊脚楼,秀雅灵丽的形制让村落和谐的融入山景的同时凭添一份浓郁的民族风采。

三)、孤居山顶

也有居于山顶,零落山野的村落。苗族先民为预防异族侵扰、便于狩猎与采集山货,常选择山峦之巅建村聚居。这些村落通常不大,发展缓慢,持久不变,最后逐渐走向衰亡。

二、村落风貌

无论村落的缘起有多么相似,无论村落的形态是多么相象,湘西的每一个村落却也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风貌特色。村落的风貌特色包含着广泛而丰富的内容,概括起来,可归纳为村庄环

境艺术形式与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每个村镇处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

对于地处多山川河流的湘西,山、水与建筑群轮廓天际线所构成的多层次组合是村落的景观特色。而空间特色由成片的居住建筑与村镇中的重点建筑共同营造。在营建家园时,自古巧于因借的湘西先民不但从功能、经济等因素出发,也兼顾美学观点,呼应起伏山形的建筑轮廓线,凌驾河川之上轻盈吊脚楼,逐级而下层层退叠的院落场坝,环绕池塘的龙池组群,这些无一不成为别处不得见的湘西村落的特色,这些特色由当地的地理风貌造就,又用建筑与空间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对话将之表现。桥、梁桥、渡口、吊脚楼全都成为章显湘西村落风情的符号。

一)、桥

湘西村寨多沿河溪,进到村寨需架桥。作为进入村寨的桥,常常在其上修建桥屋覆盖桥面,以遮蔽风雨,故称风雨桥。相对侗族,湘西的风雨桥十分简朴。常见的是几片穿斗架与悬山屋面组成,或同样构造作成重檐;也有在桥中或桥头设简洁桥亭的,有些桥亭外加以乡土修饰。

风雨桥的存在联系着山岭水系与湘西村落,常伫候于村头的风雨桥如同一阙婉约的序,缓缓的向来人讲述村落的风土人情,逐渐引人入胜;风雨桥也如同一条连接苍莽大山与村子的纽带,横跨河溪之上,维系着山、水、村落之间相近相亲的和睦关系。

二)、梁桥

梁桥是湘西桥梁常见的形式。河道中石砌桥墩以其分水尖减弱水势,桥墩上架设石梁或木梁,以便行人通行。梁桥结构简单,造型轻灵,由于接近水面,使人感到平易、亲切。

三)、渡口

湘西多水,涉水必设渡口,其设施是固定在两按上的缆索及一条小蓬船,由一位船夫手拉缆索带动船从而摆渡村民的。在沈从文的作品《边城》中,翠翠和爷爷一直守护着的便是湘西村落的渡口。

在湘西交错往来的大小河流中,酉水拥有最多、最美的渡口。王村的楚蜀通津,迁陵的舟楫之便,茶桐的夜泊乌篷,这些或繁华、或静谧、或忙碌、或淡泊的河畔驿站在肩负着人与河流交流任务的同时,成为了村落里一抹亮色的装点。

四)、吊脚楼

说起湘西风土村落,人们会自然的联想起吊脚楼,它几乎成为湘西风土村落的名片,是湘西民居的精华所在。吊角楼因为别具一格的造型而产生了独特的魅力,它既体现了湘西地域建筑的清新秀美与舒展大方,也反映出民居形式中的古朴粗犷及其原始的野性。吊脚楼这一建筑形式,很好的反映出湘西地域建筑构图上的灵活自由和浪漫情趣,它是湘西先民在营建村落、繁衍生息中对抗用地不足、蛇虫滋扰的产物,是建筑与自然,人类聚落与环境对话的结果。

凤凰县沱江沿岸的吊脚楼可谓是湘西沿河吊脚楼的典型代表。沱江吊脚楼多为在原住房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向河中延伸,以支挑的方式而形成的。沿岸的原有住房多位于岸壁之上,加建的吊脚楼则以木桩斜撑在岸壁之上或直立在河床的岩石上。这种各取所需、随意而建的吊脚楼群逐渐形成了一种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视觉景观。

与沿河吊脚楼相对的,则是土家族与苗族的山地吊脚楼。由于对崎岖不平的山地环境的改造能力,及对阴雾潮湿气候的良好适应性,与对野兽充设侵扰的绝佳护卫作用,在吊脚楼出现在山地村落中起,它就得到了居民的厚爱,历经长期世代繁衍后扎根下来。在满足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的同时,吊脚楼也兼顾起审美要求,其歇山式的屋顶,翘角飞檐,空灵而不失动感。

三、结语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湘西厚重不失灵动的山与温婉却又自由的水养育着此处的村落与人民。比起一马平川、开阔旷达,被山带水、山川相缪绝不是适宜人类定居繁衍的地理环境,但是在湘西群山环抱、河川往来的土地上,先民通过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思考、适应、改造,逐渐在此聚居,在此耕作,在此繁衍,在这里生长出了星罗棋布般的大小村落,在这里更生长出了与众不同的湘西风土文化。

参考文献:

1、《湘西风土建筑》

2、《湘西城镇与风土建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